搜索
首页 《石桥》 静境少留尘虑息,松风萧飒又惊秋。

静境少留尘虑息,松风萧飒又惊秋。

意思:静境少留尘虑叹息,松风萧萧飒飒的风声又惊秋。

出自作者[宋]李复圭的《石桥》

全文赏析

这首诗《石梁嵲屼据山流,异迹尝闻记道猷。五百真如谁化灭,三千色界妄探求。灯龛焰古长年在,茗盏花浓继日浮。静境少留尘虑息,松风萧飒又惊秋》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生哲理的诗。 首联“石梁嵲屼据山流,异迹尝闻记道猷”,诗人描绘了石梁山流瀑布的壮丽景象,并提到这个奇特的景象在历史上曾被道猷(也就是著名的僧人)记录下来,为后人所知。石梁山流的景象本身就带有一种雄壮、奇特的美感,而它又是历史传说中的景观,更增添了其神秘和魅力。 颔联“五百真如谁化灭,三千色界妄探求”,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思考。五百真如代表着佛教的教义,三千色界则代表了世界的多样性。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宇宙无穷的深刻理解,认为人们不应该过分执着于追求世俗的利益,而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颈联“灯龛焰古长年在,茗盏花浓继日浮”,诗人描绘了寺庙中灯火长明、茶盏中茶叶飘香的场景,表现出寺庙的宁静和祥和。这一联进一步深化了前两联的人生哲理,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重要性。 尾联“静境少留尘虑息,松风萧飒又惊秋”,诗人表达了在静谧的境界中,人们可以暂时放下尘世的烦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化,人们又会被自然界的声响所惊醒,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中。这一联描绘了自然界的季节变化,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处之的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梁嵲屼据山流,异迹尝闻记道猷。
五百真如谁化灭,三千色界妄探求。
灯龛焰古长年在,茗盏花浓继日浮。
静境少留尘虑息,松风萧飒又惊秋。

关键词解释

  • 松风

    读音:sōng fēng

    繁体字:鬆風

    意思:(松风,松风)

     1.松林之风。
      ▶南朝·宋·颜延之《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垄生。”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

  • 惊秋

    读音:jīng qiū

    繁体字:驚秋

    意思:(惊秋,惊秋)

     1.秋令蓦地来到。
      ▶唐·韦应物《府舍月游》诗:“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唐·无名氏《落叶赋》:“见一叶之已落,感四序之惊秋

  • 萧飒

    读音:xiāo sà

    繁体字:蕭颯

    英语:desolate; bleak

    意思:(萧飒,萧飒)

     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唐·陈羽《湘妃怨》诗:“商人酒滴庙前草,

  • 静境

    读音:jìng jìng

    繁体字:靜境

    意思:(静境,静境)

     1.静谧的环境、意境。
      ▶唐·白居易《秋池》诗之一:“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
     
     2.犹静域。
      ▶元·郝经

  • 尘虑

    读音:chén lǜ

    繁体字:塵慮

    意思:(尘虑,尘虑)
    犹俗念。
      ▶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道芽期日就,尘虏乃冰释。”
      ▶金·元好问《少林雨中》诗:“重羡禅栖客,都无尘虑侵。”
      ▶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