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龙吟 秋声》 此际频惊倦旅,夜初长,归程梦阻。

此际频惊倦旅,夜初长,归程梦阻。

意思:这个时候经常感到倦旅,夜初长,回家的路梦受阻。

出自作者[清]项鸿祚的《水龙吟 秋声》

全文创作背景

项鸿祚的《水龙吟·秋声》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作者生活在清朝末期,那是一个封建制度崩溃、国家危机深重的时代。词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时代苦难和祖国衰颓的深深忧虑。其次,这首词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个深秋的夜晚,词人被涛声所惊醒,眼前的景象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内心感受。总的来说,这首词是项鸿祚对时代和个人生活的深刻反思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风已是难听,如何又著芭蕉雨?
泠泠暗起,澌澌渐紧,萧萧忽住。
候馆疏碪,高城断鼓,和成凄楚。
想亭皋木落,洞庭波远,浑不见,愁来处。
此际频惊倦旅,夜初长,归程梦阻。
砌蛩自叹,边鸿自唳,剪灯谁语?
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
满寒江剩有,黄芦万顷,卷离魂去。
作者介绍 姚鼐简介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从他的写作实践看,他多写伤心之词,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他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风较近。谭献《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朱孝臧《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项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

关键词解释

  • 此际

    读音:cǐ jì

    繁体字:此際

    意思:(此际,此际)
    此时,这时候。
      ▶宋·秦观《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李渔《奈何天•密筹》:“生平绝少皱眉时,此际偏教愁绝。”

  • 归程

    读音:guī chéng

    繁体字:歸程

    短语:规程

    英语:return journey

    意思:(归程,归程)
    返回的路程。
      ▶唐·岑参《临洮泛舟》诗:“醉眼乡

  • 倦旅

    读音:juàn lǚ

    繁体字:倦旅

    意思:
     1.厌倦于行旅。
      ▶宋·陈允平《摸鱼儿•西湖送春》词:“伤春倦旅,趁暗绿稀红,扁舟短棹,载酒送春去。”
      ▶冰心《寄小读者》十一:“第一是难听夜雨!天涯倦旅,

  • 长归

    读音:cháng guī

    繁体字:長歸

    意思:(长归,长归)
    谓逝世,去世。
      ▶北周·庾信《周赵国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况复仙臺永别,无复箫声;傅母长归,惟留琴曲。”
      ▶唐·韩愈《祭周氏侄女文》:“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