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鹦鹉》 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

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

意思:谁能拆笼子破,从放快飞鸣?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鹦鹉》

全文赏析

这首诗《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是一首描绘鸟类被囚禁的场景,表达了它们对自由和伴侣的渴望的诗。每一句都充满了对鸟类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深深向往。 首句“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描绘了鸟儿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白天沉默寡言,夜晚栖息时又被惊扰。这不仅描绘了鸟儿的日常生活,也暗示了它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进一步描绘了鸟儿的处境。它们被困在笼子里,是由于生活的需要,但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挣扎,这种痛苦和挣扎通过“心苦”一词表达得淋漓尽致。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这两句描绘了鸟儿对家的思念和对伴侣的呼唤。暮色降临,鸟儿开始思念自己的家园;春天来临,它们更会听到伴侣的呼唤声,这更加深了它们对自由的渴望。 最后,“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诗人直接向人们发问,询问谁能打破这个笼子,让鸟儿们自由地飞翔和鸣叫。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人性的反思:人们是否应该更加尊重和珍视自然和动物的生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鸟儿的被囚禁和对自由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人性的反思。诗中的语言简洁而深刻,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由的渴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
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飞鸣

    读音:fēi míng

    繁体字:飛鳴

    意思:(飞鸣,飞鸣)

     1.边飞边鸣。
      ▶晋·潘岳《射雉赋》:“越壑凌岑,飞鸣薄廪。”
      ▶宋·苏轼《后赤壁赋》:“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鲁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