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览古四十二首(录三十四首)》 尉佗羁汉绶,何曾请长缨。

尉佗羁汉绶,何曾请长缨。

意思:尉佗对汉印,何曾请求长缨。

出自作者[元]杨维桢的《览古四十二首(录三十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见解。 首句“出关弃繻子,南征笑狂生”,通过描绘出关的场景和弃繻子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弃繻子是一个勇敢的人,他选择离开关隘,放弃通行证,表现出他的决断和勇气。而诗人则以“笑狂生”来表达自己对这种决断的赞赏和肯定。 “左右无黄发,淫夫挟之行”,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场景,即身边的人没有年长的人可以引导和规劝,而年轻的男子却带着他们走向错误的方向。这里诗人借用了黄发人的形象,他们代表着智慧和经验,而“无黄发”则暗示了年轻人的无知和冲动。 “戮杀汉使者,君臣起大兵”,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激进的场景,即有人公然杀戮汉使者和君臣们一起发动大军。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顾大局、轻率行事的人的批评和谴责。 “尉佗羁汉绶,何曾请长缨”,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尉佗是一个曾经被羁縻的君主,他曾经被汉朝的绶带束缚着,但他并没有寻求解脱的方法。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历史事件,表达了对那些被束缚而不愿寻求解脱的人的同情和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见解和对人性的反思。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的智慧和经验,不要轻率行事,也不要被束缚而不愿寻求解脱。同时,它也表达了对那些勇于担当、敢于挑战的人的赞赏和肯定。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出关弃繻子,南征笑狂生。
左右无黄发,淫夫挟之行。
戮杀汉使者,君臣起大兵。
尉佗羁汉绶,何曾请长缨。
¤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他是元朝末年和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他的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杨维桢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画作与诗歌一样清新脱俗、自然流畅。

关键词解释

  • 长缨

    读音:cháng yīng

    繁体字:長纓

    英语:long tassel; long ribbon

    意思:(长缨,长缨)

     1.古时繫帽的长丝带。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何曾

    读音:hé zēng

    繁体字:何曾

    英语:did ever

    意思:
     1.为何,何故。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九

  • 尉佗

    读音:wèi tuó

    繁体字:尉佗

    意思:亦作“尉他”。
     即赵佗。
      ▶佗曾任秦·南海·郡尉,故称。
      ▶《史记•南越列传》:“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司马贞索隐:“尉,官也;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