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余堤上柳,依旧自垂丝。
意思:空多堤上柳,依旧从垂丝。
出自作者[唐]李中的《再到山阳寻故人不遇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后故人居所荒芜景象的诗。通过对荒凉环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故人居所被战乱破坏的惋惜和哀伤之情。
首句“维舟登野岸,因访故人居”,诗人因为要靠岸,所以乘船来到郊外,顺便拜访了故人的住所。这里的“维舟”和“访故人居”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乱后知何处,荆榛匝弊庐”,描述了战乱后故人居所的荒芜景象。诗人发现故人的住所已经无处可寻,四周被荆棘和杂草所包围,显得破败不堪。这里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通过“乱后”、“荆榛”、“匝弊庐”等词语,传达出战乱对人们生活的破坏和影响。
“欲问当年事,耕人都不知”,诗人想要询问故人的一些往事,但当地的农民都不知道,进一步强调了战乱对人们记忆的影响。这里的“耕人”代表了普通的农民,他们无法提供有关故人的往事,也暗示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大。
“空余堤上柳,依旧自垂丝”,最后两句描绘了堤上柳树的景象,与前文的荒芜形成对比。尽管故人的住所已经荒废,但堤上的柳树依旧生机勃勃,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繁华。这里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堤上柳”代表着过去的繁荣和美好,与前文的破败形成对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后故人居所荒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哀伤之情。诗人通过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将荒凉的环境、破败的住所、空无一人的农民和生机勃勃的柳树等意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