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兴赠乌程李明府伯宜兼简诸秀才》 徒爱岘山高,仰之常叹息。

徒爱岘山高,仰之常叹息。

意思:只是爱岘山高,仰望他常常叹息。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感兴赠乌程李明府伯宜兼简诸秀才》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岘山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首两句“门前岘山近,无路可登陟。”描绘了诗人的家门前就是岘山,但是却没有路可以登上去。岘山,这个熟悉的名字让人感到亲切,同时也揭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岘山就在他的家门前,他每天都可以看到它的壮丽景色,但却无法接近它,无法亲自登上去欣赏。这种描述给人一种既亲近又遥远的感受,岘山的壮丽景色仿佛就在眼前,但又无法触及。 接下来的两句“徒爱岘山高,仰之常叹息。”表达了诗人对岘山的喜爱和敬仰,但他却无法登上去的遗憾和无奈。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身能力的无奈,也揭示了人生中的许多无奈和遗憾。 最后两句“不如松与桂,生在重岩侧。”则表达了诗人对松树和桂花的赞美,他们虽然生长在险峻的山崖边,但是他们却能够自由自在地生长,不受任何束缚。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岘山为背景,通过描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门前岘山近,无路可登陟。
徒爱岘山高,仰之常叹息。
不如松与桂,生在重岩侧。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叹息

    读音:tàn xī

    繁体字:嘆息

    短语:长吁短叹 叹 唉声叹气 嘘

    英语:sigh

    意思:(参见叹息,叹息)

    近义词: 慨叹、叹气

  • 岘山

    读音:xiàn shān

    繁体字:峴山

    意思:(岘山,岘山)

     1.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
      ▶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
      ▶《晋书•羊祜传

  • 高仰

    读音:gāo yǎng

    繁体字:高仰

    意思:
     1.指地势高。与“低洼”相对而言。
      ▶宋·李纲《靖康传信录下》:“地形低下处,可益增广;其高仰处,即开干壕及陷马坑之类。”
     
     2.敬仰,仰慕。语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