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赵判官端国趁班改秩》 与君相逢又相别,人生聚散如霜叶。

与君相逢又相别,人生聚散如霜叶。

意思:与你相逢又相区别,人生聚散如霜叶。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送赵判官端国趁班改秩》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壮志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与友人相遇、相知、别离的过程,同时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首句“金陵一见恍如梦”,以金陵为背景,描绘了与友人初次见面的场景,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君为过客侬相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庐陵再见春欲残,君来入幕侬挂冠。”诗人在庐陵再次见到友人,春天的气息已近尾声,友人加入其幕府,而诗人则选择了挂冠离去。 “是时猛虎初出境,赤子凛如兵在颈。”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时局,有如猛虎出境,百姓生活在惶恐之中。 “帝选良牧苏疲民,前赵後丁廉且仁。”皇帝选择了贤能的官员来治理国家,安抚疲惫的百姓,前赵后丁都是廉洁仁爱的好官。 “更得君作幕不宾,四年千里日日春。”友人在幕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年的治理,使得千里之地如春日般温暖。 “与君相逢又相别,人生聚散如霜叶。”诗人与友人再次相遇又即将分别,感叹人生的聚散离合如同霜叶一般。 “桂林一枝三十年,诸公交章荐遗贤。”诗人用“桂林一枝”形象地表现了友人的才华与贤能,而众多官员也交相推荐这位遗留的贤才。 “去揖侍郎趁立班,端能别我南溪边。”友人即将离去,赴任侍郎,诗人在南溪边为他送行。 “为我一醉春风前,看君搏风上九天。”诗人希望友人能在春风前为他一醉,看着友人搏击长空,直上九天。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对时事进行了关切和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陵一见恍如梦,君为过客侬相送。
庐陵再见春欲残,君来入幕侬挂冠。
是时猛虎初出境,赤子凛如兵在颈。
帝选良牧苏疲民,前赵後丁廉且仁。
更得君作幕不宾,四年千里日日春。
与君相逢又相别,人生聚散如霜叶。
桂林一枝三十年,诸公交章荐遗贤。
去揖侍郎趁立班,端能别我南溪边。
为我一醉春风前,看君搏风上九天。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霜叶

    读音:shuāng yè

    繁体字:霜葉

    意思:(霜叶,霜叶)

     1.经霜的叶子。
      ▶《魏书•田益宗传》:“霜叶将沦,非劲飙无以速其箨。”
      ▶宋·苏轼《谒金门•秋兴》词:“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

  • 聚散

    读音:jù sàn

    繁体字:聚散

    英语:meeting and parting

    意思:
     1.会聚与分散。
      ▶《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 相逢

    读音:xiāng féng

    繁体字:相逢

    短语:撞见 碰到 遇见 赶上 遇到

    英语:come across

    意思:彼此遇见;会见。
      ▶汉·张衡《西京赋》:“跳

  • 别人

    读音:bié rén

    繁体字:別人

    短语:外人

    英语:others

    意思:(别人,别人)
    另外的人。如:家里只有母亲和我,没有别人。

    近义

  • 生聚

    读音:shēng jù

    繁体字:生聚

    意思:
     1.繁殖人口,聚积物力。
      ▶宋·范成大《潺陵》诗:“莫讶土毛稀,须知人力藁。生聚何当复,兹事恐终老。”
      ▶清·赵翼《米贵》诗:“勾践当年急生聚,令民早嫁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