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吏部石似之》 哀哉埋玉今何地,却返当年处士庐。

哀哉埋玉今何地,却返当年处士庐。

意思:哀哉埋玉现在什么地方,拒绝返回该年隐士庐。

出自作者[宋]虞俦的《挽吏部石似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忧国之情和对人才的惋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有才之人未能得到重用的感慨。 首句“忧国囊封岂是疎”,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忧虑的深沉情感。诗人用“囊封”一词,暗示了自己曾经有过一些重要的建议或意见,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重视或采纳,因此感到疏远和无奈。 “有才无命信何如”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那些有才之人未能得到重用的同情和感慨。 “风回册府三山远,星殒郎墙一位虚”两句,通过描绘国家局势的困境和人才的流失,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其中,“册府三山远”象征着国家的衰落和人才的流失,而“星殒郎墙一位虚”则暗示了国家的权力结构和人才结构存在问题,需要有人来填补这个空缺。 “贾谊自伤终太傅,薛收若在必中书”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来表达对当前局势的感慨和对人才的惋惜。贾谊和薛收都是历史上有才之人,但他们的命运却未能如愿,这使诗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最后,“哀哉埋玉今何地,却返当年处士庐”两句,诗人以一种悲凉的语气表达了对人才的怀念和惋惜之情。诗人感叹这些人才如今被埋没在何处,如果他们还在,一定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感慨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人才的惋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情感和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忧国囊封岂是疎,有才无命信何如。
风回册府三山远,星殒郎墙一位虚。
贾谊自伤终太傅,薛收若在必中书。
哀哉埋玉今何地,却返当年处士庐。

关键词解释

  • 处士

    读音:chǔ shì

    繁体字:處士

    英语:recluse

    意思:(处士,处士)

     1.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

  • 当年

    读音:dāng nián

    繁体字:噹年

    英语:then

    意思:(当年,当年)
    I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
       ▶《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

  • 哀哉

    读音:āi zāi

    繁体字:哀哉

    英语:wellaway

    详细释义:1.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礼记?檀弓下:『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文选?曹植?三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 埋玉

    读音:mái yù

    繁体字:埋玉

    意思:
     1.埋葬有才华的人。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梁书•陆云公传》:“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