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守居园池杂题·二乐榭》 二见因妄生,仁智何常用。

二见因妄生,仁智何常用。

意思:二见就妄生,仁和智是常使用。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守居园池杂题·二乐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暖山孰云静,汉水亦非动。二见因妄生,仁智何常用》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描绘暖山静水、两次见闻以及仁智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首句“暖山孰云静,汉水亦非动”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山暖云静,汉水也不动,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平和安详的气氛中。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山的暖、水的静与云的静相对比,突出了整体环境的宁静。 第二句“二见因妄生”则引入了人生的思考。二见是指两次所见,因妄生则是指由此产生的妄念或妄想。这里的“因妄生”暗示了人们常常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欲望的影响,产生种种妄念和执着,从而影响对世界的正确理解。 最后一句话“仁智何常用”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仁智是指仁爱和智慧,是人们追求的两种境界。然而,这里的“何常用”暗示了仁爱和智慧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妄念,以平常心看待世界,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仁智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宁静和谐的画面,引出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强调了放下妄念、以平常心看待世界的重要性。这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暖山孰云静,汉水亦非动。
二见因妄生,仁智何常用。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仁智

    读音:rén zhì

    繁体字:仁智

    意思:
     1.仁与智。
      ▶《孟子•公孙丑下》:“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参见“仁”。
     <

  • 二见

    读音:èr jiàn

    繁体字:二見

    意思:(二见,二见)
    佛教指古印度对人死后的两种错误见解,即“断见”(谓人死后一切皆无)和“常见”(谓人死后灵魂常住),唐·实叉难陀译本《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大慧,无缚无脱。堕于二见,自心

  • 常用

    读音:cháng yòng

    繁体字:常用

    意思:经常使用;日常应用。
      ▶《墨子•小取》:“是故辟(譬)侔援推之辞……不可不审也,不可常用也。”
      ▶《商君书•开塞》:“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善有小大,则赏有多少。

  • 生仁

    读音:shēng rén

    繁体字:生仁

    意思:
     1.谓有仁慈之心。
      ▶《逸周书•宝典》:“既能生宝,未能生仁,恐无后亲。”
     
     2.结果实。
      ▶宋·惠洪《春去歌》:“杏子生仁桃叶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