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意思:楚国阻塞多春听渐渐稀少,断猿今晚让沾衣。
出自作者[唐]窦常的《杏山馆听子规》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琮。这是一首描绘夜色中的山林景色,通过听觉的描绘,表现出一种静谧、空灵的美感。
首句“楚塞馀春听渐稀”,诗人以“楚塞”指代所在的楚地,即楚国的边境。这里的“馀春”指的是春天即将过去,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这句诗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的声音逐渐减少,暗示着夜晚的来临。
“断猿今夕让沾衣”一句,诗人借用了“断猿”的叫声来形容夜晚的寂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听到猿声时内心的感受,即被感动得泪水沾湿了衣裳。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两句诗,诗人描绘了夜晚的山林景色。云雾笼罩着老树,空旷的山里只剩下古老的树木在夜色中显得孤独而寂寥。而这种寂静中又似乎传来了千百次的猿声,声音飘渺而深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静谧之美的感受。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运用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声音和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夜晚山林的静谧之美。同时,诗人也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千声一度飞”,使得诗歌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