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富春行赠范振》 钱塘江北百里余,涨沙不复生菰蒲。

钱塘江北百里余,涨沙不复生菰蒲。

意思:钱塘江百里多,涨沙不复生菰蒲。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富春行赠范振》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钱塘江畔风景和人情的诗。首句“钱塘江北百里余”,一笔拉开了诗的地理背景,将读者引入到钱塘江的广阔场景中。接着“涨沙不复生菰蒲”,描绘了沙地涨漫,菰蒲难以生长的景象,展现了江畔独特的自然环境。 “沙田老桑出叶麤,江潮打根根半枯”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江边桑树的坚韧生命力,即使在江潮的冲刷下,依然顽强生存,叶片粗糙,根部半枯,形象生动。 “八月九月秋风恶,风高驾潮晚不落”,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季钱塘江的风高浪急,潮水汹涌,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威力。 “鼓声冬冬橹咿喔,争凑富春城下泊”,此处以鼓声和橹声描绘了船只的繁忙和竞争,形成了生动的江边生活图景。 “君家茅屋并城楼,不出山行不记秋”,这里诗人以君家的茅屋和城楼为引,展示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表达出对生活的满足和安逸。 最后“越舶吴帆亦何故,今年明年来复去”,诗人以越舶吴帆为喻,展现了年复一年,来往不断的繁忙景象,也寓意着生活的往复和持续。 整体看,这首诗以钱塘江为背景,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色和生活风情,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精细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钱塘江北百里余,涨沙不复生菰蒲。
沙田老桑出叶麤,江潮打根根半枯。
八月九月秋风恶,风高驾潮晚不落。
鼓声冬冬橹咿喔,争凑富春城下泊。
君家茅屋并城楼,不出山行不记秋。
越舶吴帆亦何故,今年明年来复去。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钱塘江

    解释

    钱塘江 Qiántáng Jiāng

    [Qiantang River] 中国浙江省最大河流,发源于安徽省大尖山岭北麓,经杭州湾注入东海,全长410公里。以雄伟壮观的钱塘潮闻名

    引用解释

  • 钱塘

    读音:qián táng

    繁体字:錢塘

    意思:(钱塘,钱塘)

     1.见“钱塘江”。
     
     2.亦作“钱唐”。古县名。地在今浙江省。古诗文中常指今杭州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过丹阳,

  • 复生

    读音:fù shēng

    繁体字:復生

    短语:死而复生

    英语:quickening

    意思:(复生,复生)

     1.复活;再生。
      ▶《孙子•火攻》:“亡国

  • 江北

    读音:jiāng běi

    繁体字:江北

    英语:nor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意思:
     1.指长江下游以北的地区。古代一般用指唐·淮南道、宋·淮南路地,境域较广;近代多

  • 百里

    读音:bǎi lǐ

    繁体字:百裏

    英语:a surname

    意思: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
      ▶《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

  • 余涨

    读音:yú zhǎng

    繁体字:餘漲

    意思:(余涨,余涨)
    上涨的水流。

    解释:1.上涨的水流。

    造句:暂无

  • 菰蒲

    读音:gū pú

    繁体字:菰蒲

    意思:
     1.菰和蒲。
      ▶南朝·宋·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苹萍泛沈深,菰蒲冒清浅。”
      ▶宋·张元干《念奴娇》词:“荷芰波生,菰蒲风动,惊起鱼龙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