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此日不再得示同学》 譬犹适千里,驾言勿徊徨。

譬犹适千里,驾言勿徊徨。

意思:比如到千里之外,驾言不要徘徊彷徨。

出自作者[宋]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示同学》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学子和后人的勉励和告诫。诗人通过描绘黄小群的毛发突然变白,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同时,诗人呼吁学子们要珍惜时光,努力求学,术业有专攻,及时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诗人还告诫人们要慎重选择自己的道路,不要被迷惑,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诗中引用了舜和跖的善利故事,强调了善恶之间微小的差别,告诫人们要谨慎行事,不要为了一时的苟得而丧失自己的良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贫贱和富贵的态度,认为贫贱并不是羞耻,追逐物质享受才是自残。诗人通过描述一个已经逝去的人留下的遗芳,强调了精神追求和价值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驾车远行为喻,告诫人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要被困难所阻挡。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思考,对人生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此日不再得,颓波注扶桑。
跹跹黄小群,毛发忽已苍。
愿言绩学子,共惜此日光。
术业贵及时,勉之在青阳。
行己慎所之,戒哉畏迷方。
舜跖善利间,所差亦毫芒。
富贵如浮云,苟得非所臧。
贫贱岂吾羞,逐物乃自戕。
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
所逢义适然,未殊行与藏。
斯人已云没,简编有遗芳。
希颜亦颜徒,要在用心刚。
譬犹适千里,驾言勿徊徨。
驱马日云远,谁谓阻且长。
末流学多岐,倚门诵韩庄。
出入方雨间,雕镌事辞章。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时(1020年-1071年),字龙池,号文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士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家,曾担任过几个官职,包括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但因多次上书直言劝谏,受到流放等处罚。杨时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文、书法成就最为突出。

在文学方面,杨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以清新明丽著称,代表作品有《渔家傲·秋思》、《忆江南·江南好》等近百首佳作。在诗歌创作方面,杨时偏爱自由洒脱的体裁和情感,他的诗歌清新朗逸,抒发出豁达惬意的感觉,展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之美。

在书法方面,杨时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他的书法风格大胆奔放,自由自在,有“杨文伯之草”之称。杨时擅长于楷、行、草三种书体,其中狂草书法被誉为“飞白神韵”,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譬犹

    读音:pì yóu

    繁体字:譬猶

    意思:(譬犹,譬犹)
    譬如。
      ▶《礼记•仲尼燕居》:“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飢于附子,止渴于酖毒,未入肠胃,已绝

  • 徊徨

    读音:huái huáng

    繁体字:徊徨

    英语:walk back and forth, not knowing which way to go; hesitate

    意思:徘徊彷徨。形容惊悸不安或心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