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意思:蜡烛花摇影,冷透疏被子刚想醒。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在孤枕难眠时的情感状态,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首先,“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烛光摇曳,映照在床帐上,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主人公刚刚醒来,感到孤独和凄凉。 接着,“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试图不去思念她,但孤枕难眠的痛苦让他无法忍受。这种情感表达了爱情中的痛苦和无奈。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这句诗则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定信念。他相信他们的爱情如同广阔的碧空一样纯洁无暇,无论是在天上还是人间,他们的诺言都是永恒不变的。 最后,“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这句诗描绘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和愿望。他希望他们的爱情能够像银河一样长久,即使面临风波和困难,也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信念。它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痛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烛花

    读音:zhú huā

    繁体字:燭花

    英语:snuff

    意思:(烛花,烛花)
    亦作“烛华”。
     
     1.蜡烛的光焰。
      ▶南朝·梁元帝《对烛赋》:“烛烬落,烛华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