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塞草始知春,又见平林枣颊頳。
意思:青青阻塞草才知道春天,又见平林枣脸頳。
出自作者[宋]黄文雷的《近报》
全文赏析
这首诗《青青塞草始知春,又见平林枣颊頳》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青青塞草始知春”,诗人以塞外常青的草作为引子,描绘出春天的到来。这里用“始知春”三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欢快的基调。
“又见平林枣颊頳”一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平林、枣树等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而“枣颊頳”三个字,则形象地描绘了枣树在春天里红润的颜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接下来的“蛇起天津流枉矢,鸟飞淮甸覆行尘”两句,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将春天的景象表现得更为鲜明。蛇起天津流枉矢,形象地描绘了水流因春暖而活力的场景,而鸟飞淮甸覆行尘,则夸张地表现了鸟儿在春天里欢快飞翔的情景。
在描绘春天的景象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漆城按堵宁辞荫,石马沾沟会有神”两句,诗人通过漆城、石马等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按堵,意为平安无事,这里借指历史的遗迹依然如故。石马沾沟会有神,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即使是在荒芜的沟渠中,也会有神灵的存在,象征着历史的永恒。
最后两句“千古睢阳无处觅,不知臧质是何人”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寻找千古睢阳无处觅,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消失的古迹的惋惜和怀念。而不知臧质是何人,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疑问和思考,让人不禁思考臧质这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遗迹、人物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中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诗人在描绘自然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