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锄草》 何处有苗无有草,每回锄草总伤苗。

何处有苗无有草,每回锄草总伤苗。

意思:什么地方有苗不有草,每回总伤害禾苗锄草。

出自作者[现代]聂绀弩的《锄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农业劳作的诗,通过锄草这一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农业的热爱和对耕作过程的深刻理解。 首句“何处有苗无有草,每回锄草总伤苗”描绘了农田中杂草丛生的景象,表明作者经常需要锄草。然而,每次锄草都会伤害到苗,这反映了锄草的困难和挑战。 “培苗常恨草相混,锄草又怜妙太娇”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苗和杂草的复杂情感。作者希望苗能够茁壮成长,但又担心被杂草所干扰。同时,他也对杂草的娇嫩感到怜惜。 “未见新苗高一尺,来锄杂草已三遭”描绘了作者在等待苗茁壮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锄草的情景。尽管苗还没有长高,但杂草已经三度出现,这反映了作者对保持农田清洁的决心。 “停锄不觉手挥汗,物理难通心自焦”表达了作者在锄草过程中的艰辛和焦虑。尽管他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但他仍然坚持下去,因为他深知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使农田保持清洁。这种对农业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体现在诗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锄草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农业的热爱和对耕作过程的深刻理解。它展示了作者对苗和杂草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在等待苗茁壮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焦虑。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作者对农业的深刻理解和执着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处有苗无有草,每回锄草总伤苗。
培苗常恨草相混,锄草又怜妙太娇。
未见新苗高一尺,来锄杂草已三遭。
停锄不觉手挥汗,物理难通心自焦。
作者介绍 聂绀弩简介
聂绀弩(1903-1986)新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20世纪最大的自由主义者”(周恩来戏语),湖北京山人。曾用笔名耳耶、二鸦、箫今度等。聂绀弩的诗作新奇而不失韵味、幽默而满含辛酸,被称作“独具一格的散宜生体”。1986年于北京病逝。

关键词解释

  • 锄草

    读音:chú cǎo

    繁体字:鋤草

    英语:hoe up weeds; weed with a hoe

    近义词: 除草、挠秧、芟除

    详细释义:用锄头把草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有苗

    读音:yǒu miáo

    繁体字:有苗

    意思:古国名。亦称三苗。
      ▶尧、舜、禹时代我国南方较强大的部族,传说舜时被迁到三危。有,词头。
      ▶《书•大禹谟》:“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
      ▶孔传

  • 无有

    读音:wú yǒu

    繁体字:無有

    英语:gandhabba

    意思:(无有,无有)

     1.没有。
      ▶《书•洪范》:“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