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莹公禅房闻梵》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意思:开始觉得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想信仰。

出自作者[唐]李颀的《宿莹公禅房闻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对梵音的赞美诗,通过对夜晚梵音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的顿悟。 首句“花宫仙梵远微微”,描绘了梵音的遥远和微弱,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花宫,指佛寺,仙梵则指佛家音乐。微微二字,既描绘了音乐的柔和,也暗示了梵音的深远。 “月隐高城钟漏稀”一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高城月隐,钟声稀疏,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两句,描绘了梵音在夜晚和清晨的不同表现。夜晚的梵音似乎带起了秋天的霜林,让它们惊起落叶,而清晨的天籁之音则像是从清净的内心发出的。 “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梵音的深远和飘逸,它已经深入到寂静的寒空中,仍然随着秋雨飒沓而来,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顿悟和对佛法的向往。浮生若梦,生活就像飘浮不定,无法长久停留,因此需要皈依佛法,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梵音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的顿悟。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如花宫、仙梵、霜林、天籁等,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感。同时,诗人通过对梵音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内心的探索。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
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
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作者介绍 汪精卫简介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关键词解释

  • 皈依

    读音:guī yī

    繁体字:皈依

    短语:信 奉 笃信 信奉 信仰 皈 信教 迷信

    英语:convert

    意思:
     1.佛教语。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表示对佛、

  • 浮生

    读音:fú shēng

    繁体字:浮生

    英语:floating life

    意思: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
      ▶南朝·宋·鲍照《答客》诗

  • 心地

    读音:xīn dì

    繁体字:心地

    短语:胸怀 量 襟怀 度量 度 器量 心胸 气量

    英语:heart

    意思:
     1.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

  • 无住

    读音:wú zhù

    繁体字:無住

    意思:(无住,无住)
    佛教语。实相之异名。谓法无自性,无所住着,随缘而起。佛教称“无住”为万有之本。
      ▶唐·张说《杂诗》之四:“悟灭心非尽,求虚见后生。应将无住法,修到不成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