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前绕大堤。
意思: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旧围绕大堤。
出自作者[唐]胡曾的《咏史诗·檀溪》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到檀溪》是一首描绘襄阳城三月景象的诗,通过对襄阳城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襄阳美景的赞美和对襄阳王孙的羡慕之情。
首句“三月襄阳绿草齐”,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三月襄阳城的景象,绿草如茵,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句诗通过“三月”这个时间点,引出了春天的气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卷。
“王孙相引到檀溪”一句,诗人通过“王孙”这个形象,暗示了襄阳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而“檀溪”则是襄阳的一处名胜,诗人通过“相引到檀溪”这一行为,进一步表达了襄阳城的魅力。
“的卢何处埋龙骨”一句,诗人运用了典故,借用了三国时期刘备的坐骑“的卢”和刘备在檀溪跃龙的故事,表达了襄阳城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何处埋龙骨”也暗示了襄阳城的历史遗迹众多,为读者展现了襄阳城丰富的文化遗产。
最后一句“流水依前绕大堤”,诗人以流水为引子,描绘了大堤周围的景色,流水潺潺,环绕着大堤,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句诗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两句描绘的是春天的生机勃勃,而这一句则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襄阳美景的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襄阳城三月的景象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襄阳美景的赞美和对襄阳王孙的羡慕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典故和历史遗迹的运用,展现了襄阳城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