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

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

意思:风光想动另外长安,春半城边特别寒冷。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全文赏析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首先,诗人通过“风光欲动”这一词语,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然而,诗人在接下来的诗句中,却表达了长安城中一种特殊的寒冷气氛,这似乎与春天的气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春半城边特地寒”一句,诗人用“春半”这一词语,暗示了春天已经过了一半,但城边的寒冷气氛却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并不那么温暖。这种描绘方式,既表现了诗人的敏锐观察力,也展示了他的深厚情感。 “不见园花兼巷柳”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深深惋惜。他似乎在惋惜那些曾经盛开的花朵和柔弱的柳树,因为它们在严寒中无法生存,无法享受春天的温暖。这种对生命的关怀和同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马头惟有月团团”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天空中的明月。明月高悬,象征着希望和安慰。然而,这并不能改变诗人在地上看到的一切——园花凋零、巷柳枯萎的现实。这种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悲伤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城中的寒冷气氛、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惋惜以及对明月的象征,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悲伤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
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特地

    读音:tè dì

    繁体字:特地

    英语:(adv) especially for ...

    意思:I
    亦作“特的”。
      亦作“特的”。特意;特为。
       ▶《古尊宿语录》:“诸圣由兹

  • 风光

    读音:fēng guāng

    繁体字:風光

    短语:景 景观 色

    英语:(n) natural scenic view

    意思:(风光,风光)

     1.风以及草木上

  • 地寒

    读音:dì hán

    繁体字:地寒

    意思: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太平御览》卷四四四引《郭子》:“王浑妻钟有女甚贤明,令武子为妻择佳婿……母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非长年,不足展其才用。’”宋·陆游《长信宫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