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高廉同饮后见寄》 竹林清暑宴,客散独归时。

竹林清暑宴,客散独归时。

意思:竹林清暑宴会,客人散独自回家的时候。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答高廉同饮后见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中的清暑宴,以及宴后独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离别的感慨。 首联“竹林清暑宴,客散独归时”,诗人描绘了竹林中的清暑宴,客人们已经散去,只有他独自归来。这个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感觉,透露出诗人的寂寞和孤独。同时,也暗示了宴会的欢乐和热闹,与独归的寂静形成对比。 颔联“愁寄欢余别,醒惭醉后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宴会上的愁绪和对离别的感慨。他感到自己虽然欢乐,但离别却让他感到忧愁。同时,他也感到自己在醉酒后的诗作有些惭愧,因为他的诗作并不足以表达他的情感。 颈联“蝉催斜景急,鸟度广川迟”,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竹林中的景色。夕阳西下,蝉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鸟儿在广大的河川上缓缓飞过。这些景象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迫近。 尾联“何事闻钟处,劳君尚远思”,诗人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听到钟声时仍在思考离别和远行的事情。这个疑问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和独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思考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竹林清暑宴,客散独归时。
愁寄欢余别,醒惭醉后诗。
蝉催斜景急,鸟度广川迟。
何事闻钟处,劳君尚远思。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竹林

    读音:zhú lín

    繁体字:竹林

    英语:bamboo grove

    意思:
     1.竹子丛生处。
      ▶《山海经•大荒北经》:“﹝附禺之山﹞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
      ▶《

  • 清暑

    读音:qīng shǔ

    繁体字:清暑

    意思:
     1.消除暑热;避暑。
      ▶《文选•张衡<西京赋>》:“其远则九嵕·甘泉,涸阴沍寒,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
      ▶薛综注:“帝或避暑于甘泉宫,故云清暑。”

  • 宴客

    读音:yàn kè

    繁体字:宴客

    英语:banquet

    意思:
     1.饮宴所请的客人。
      ▶汉·蔡邕《司空房桢碑》:“﹝公﹞享年垂老,至于积世。门无立车,堂无宴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