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子瞻自净土步至功臣寺》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意思:流传后世的人,谈笑资口舌。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和子瞻自净土步至功臣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平村坞连,野寺钟相答》是一首描绘乡村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的诗,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首先,诗中通过对山平村坞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画卷。野寺钟声的回荡,与山间的鸟鸣、溪流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美妙的自然交响曲。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让人对乡村生活产生了向往之情。 其次,诗中通过对晚阴、落日、青山、石桥、林樾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静谧和悠然自得的气氛。这种气氛让人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放松,同时也让人对乡村生活产生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此外,诗中还通过对僧人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人情世态。两社僧人一起漫步在青山月下,这种情景让人感到人性的温暖和善良。同时,诗中还通过对乡人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朴实和真诚。乡人虽然贫贱,但并不卑贱,他们识英杰,不以贫贱为耻。这种描绘让人感到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最后,诗中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厚重和沧桑。钱王的功勋和富贵虽然令人敬仰,但他的轻侠之举也让人感到历史的变迁和世态的炎凉。这种描绘让人对历史产生了敬畏之情,同时也让人对现实产生了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乡村的自然景色、人情世态和历史变迁。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尊重和对历史的反思。这种情感和思考让人感到诗歌的力量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平村坞连,野寺钟相答。
晚阴生林莽,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
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
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
立石象兴王,遗迹今岌嶪。
功勋三吴定,富贵四海甲。
归来父老藏,崇高畏摧压。
诗人巧讥病,牛领恣挑抉。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是非亦已矣,兴废何仓卒。
持归问禅翁,笑指浮沤没。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口舌

    读音:kǒu shé

    繁体字:口舌

    短语:斗嘴 抬 吵架 扯皮 抬杠 争吵 吵 拌嘴

    英语:talking around

    意思:
     1.口和舌。说话的器官。

  • 谈笑

    解释

    谈笑 tánxiào

    [talk and laugh] 说笑;又说又笑

    谈笑有鸿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间。——宋· 苏轼《念奴娇&mid

  • 后世

    读音:hòu shì

    繁体字:後世

    短语:后任 后人 后者 继承人 继承者 接班人

    英语:afterworld

    意思:(后世,后世)

     1.某一时代以

  • 流传

    读音:liú chuán

    繁体字:流傳

    短语:传 沿 垂 沿袭

    英语:spread

    意思:(流传,流传)
    传下来;传播开。
      ▶《墨子•非命中》:“声闻不

  • 笑资

    引用解释

    笑料;谈笑资料。 唐 白居易 《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此诗勿遣閒人见,见恐与他为笑资。”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然则非尔之过,当为尔为一笑资。”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拟古》:“ 王弇州 云:‘ 平子 《四愁》,千古絶唱, 傅玄 拟之,致不足言,是笑资耳。’”

    读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