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池二首》 天旱水暗消,塌然委空地。

天旱水暗消,塌然委空地。

意思:天旱水暗消,塌地把空地。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秋池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前池秋始半,卉物多摧坏。欲暮槿先萎,未霜荷已败。默然有所感,可以从兹诫。本不种松筠,早凋何足怪。》是作者对世间万物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荣枯无常、富贵无常的深深理解。 首联“前池秋始半,卉物多摧坏。”描绘了初秋时分,池水渐凉,花草凋零的景象。作者通过“卉物多摧坏”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惋惜。 颔联“欲暮槿先萎,未霜荷已败。”进一步描绘了暮色降临前,木槿花先萎谢,未到霜降荷叶就已经败落的景象。这里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人生比作木槿花和荷叶,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接下来的几联中,作者通过描绘池塘中水草菱芰在干旱和无助中枯萎的景象,比喻了那些在权力和富贵中浮沉的人。一旦权势转移,他们就像池塘中的水草菱芰一样,憔悴而无所依。这些诗句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无常的深深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荣枯无常、富贵无常的深深理解。诗中蕴含着深深的哲理和智慧,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前池秋始半,卉物多摧坏。
欲暮槿先萎,未霜荷已败。
默然有所感,可以从兹诫。
本不种松筠,早凋何足怪。
凿池贮秋水,中有蘋与芰。
天旱水暗消,塌然委空地。
有似泛泛者,附离权与贵。
一旦恩势移,相随共憔悴。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空地

    读音:kòng dì

    繁体字:空地

    英语:lung

    意思:
     1.荒地;空闲的土地。
      ▶《史记•萧相国世家》:“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
      ▶唐·李颀《题

  • 天旱

    读音:tiān hàn

    繁体字:天旱

    英语:Aridity weather.

    意思:谓久不雨。
      ▶《淮南子•本经训》:“天旱地坼,凤皇不下。”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时天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