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二毛行欲变,渊明三径已应荒。
意思:潘岳二毛行要改变,渊明三径应该已经荒芜。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秋日有怀乡国》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游宦生涯的无奈。
首联“长安久客逢摇落,不独悲秋更忆乡”,直接点明诗人的身份和心情。他是一位长期客居长安的游子,面对着秋天的萧瑟和凋零,不仅感到悲伤,更深深地思念着家乡。这里的“摇落”既指秋天的景象,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迁,加深了诗人的哀愁。而“更忆乡”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这种思念超越了单纯的季节变换和环境差异。
颔联“潘岳二毛行欲变,渊明三径已应荒”,运用了典故和比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里,诗人以潘岳和陶渊明自比,潘岳年纪大了头发变白,陶渊明隐居田园不再打理花园(即“三径”)。这两个人物都是诗人心中的楷模,他们代表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然而,现在他们的生活可能已经改变了,暗示着诗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颈联“书裁尺素鸿难托,梦绕重湖蝶自狂”,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他想要写信却不知道如何寄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而“梦绕重湖”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即使在梦中也难以摆脱对家乡的思念。这里的“重湖”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故乡,也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家乡景象。而“蝶自狂”则表达了即使在梦中,诗人的心情也是狂乱的,无法平静下来。
尾联“游宦十年归未得,尘缨却悔濯沧浪”,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客居长安已经十年的时间,却没有得到归乡的机会,反而对过去的隐居生活产生了怀念。这里的“游宦”代表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选择,“尘缨却悔濯沧浪”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懊悔,同时也加深了对家乡的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游宦生涯的无奈。诗中运用了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内涵和韵味。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的描绘,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