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晓别》 月落欲明前,马嘶初别后。

月落欲明前,马嘶初别后。

意思:月落想清楚前,马嘶开始分手后。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晓别》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离别图,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与不舍。 首句“晓鼓声已半,离筵坐难久”,直接点明时间与场景,破题而入,简洁有力。晓鼓声已半,说明时间尚早,天还未完全亮起,离别的筵席上,离人坐立不安,时间仿佛过得特别缓慢。这两句以声音为媒介,营造出一种寂静中的喧闹,凸显离别的孤寂与落寞。 “请君断肠歌,送我和泪酒”,离人请朋友唱一首令人断肠的离别歌,以此来送别自己,表达出内心的悲痛与不舍。和泪饮酒,更显离别的凄苦与无奈。 “月落欲明前,马嘶初别后”,月亮落下,天色渐明,离人在马匹初别之后欲言难言。这两句以景结情,以月落欲明的静谧之景,衬托出离别后的寂静与伤感,马嘶之声更增添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最后,“浩浩暗尘中,何由见回首?”离人置身于浩浩暗尘之中,不知何时能再回首。结尾以问句作结,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细腻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离人的内心世界,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晓鼓声已半,离筵坐难久。
请君断肠歌,送我和泪酒。
月落欲明前,马嘶初别后。
浩浩暗尘中,何由见回首?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马嘶

    读音:mǎ sī

    繁体字:馬嘶

    英语:nicker

    详细释义:马匹的叫声。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蓦听得马嘶人语闹喧哗,掩映在垂杨下。』

    造句:<

  • 前马

    读音:qián mǎ

    繁体字:前馬

    意思:(前马,前马)
    在马前护卫或引导。
      ▶《周礼•夏官•齐右》:“凡有牲事则前马。”
      ▶郑玄注:“王见牲则拱而式,居马前却行备惊奔也。”
      ▶《国语•越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