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陀崖畔月,长照定中身。
意思:补陀山崖边月,长照定中身。
出自作者[宋]许尚的《华亭百咏·安公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浮钵来沧海,幡然厌世尘。补陀崖畔月,长照定中身》是一首描绘禅修者内心世界的诗篇,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对世间的超脱和对禅定的深深向往。
首句“浮钵来沧海”,描绘了禅修者从大海中取来的钵中盛满的沧海之水,象征着禅修者经历了世间的种种磨难和苦难,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超脱的境界。
“幡然厌世尘”表达了禅修者对尘世的厌倦和放弃,他已经不再被世俗的欲望所驱使,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补陀崖畔月”描绘了禅修者在补陀崖畔的月色中,静静地坐在那里,享受着禅定的美好。这里的补陀崖畔月象征着禅修者内心的平静和明净,他在这个寂静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安宁和智慧。
“长照定中身”则表达了禅修者在禅定中的身体,被月光长久地照耀着,象征着禅修者已经超越了生死轮回,达到了永恒的境界。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对世间的超脱和对禅定的向往,表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世俗的欲望和烦恼,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