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葛天民呈吴韬仲韵赋其庭馆所有》 竹行穿砌笋,风堕过墙花。

竹行穿砌笋,风堕过墙花。

意思:竹行穿过砌竹笋,墙花掉超过风。

出自作者[宋]叶绍翁的《和葛天民呈吴韬仲韵赋其庭馆所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江远潮痕细,城回路势斜》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通过对江城远近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淡泊名利的情感。 首联“江远潮痕细,城回路势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潮的细痕和城回的形势,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江城景色。潮痕细,描绘出江潮的柔和和宁静,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城回路势斜,则描绘出城郭曲折的形状,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色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颔联“竹行穿砌笋,风堕过墙花”,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江城的景色,竹子在石砌上生长,风吹过墙头,花瓣飘落。这些细节描绘,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江城的自然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颈联“篆叶虫留字,衔泥燕理家”,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昆虫篆叶虫留下的痕迹比作文字,将燕子衔泥筑巢比作勤劳的家庭主妇。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主人清到骨,相对只杯茶”,诗人以主人和茶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联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清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城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淡泊名利的情感。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写景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远潮痕细,城回路势斜。
竹行穿砌笋,风堕过墙花。
篆叶虫留字,衔泥燕理家。
主人清到骨,相对只杯茶。
作者介绍 叶绍翁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关键词解释

  • 竹行

    读音:zhú háng

    繁体字:竹行

    意思:收购和出售竹子的营业机构。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帜,应元又驰竹行,唿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诸我!’”徐铸成《报海旧闻》二十:“竹行却有三丬,多是

  • 墙花

    读音:qiáng huā

    繁体字:墻花

    意思:(墙花,墙花)
    亦作“墻花”。
     
     1.种植在墻边或攀缘在墻上的花卉。
      ▶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山岫当街翠,墙花拂面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