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司昔者患不公,糊名誊书今故密。
意思:有关部门过去的担心不公,糊名誓书现在所以秘密。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送陈谔》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社会公正、个人命运和邻里关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有司昔者患不公,糊名誊书今故密。”表达了对过去社会不公的担忧,特别是涉及选拔人才、官职任命等重要决策时的不公。这里提到了“有司”即官吏,“糊名誊书”可能是指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可能是指在考试或评议过程中,将姓名匿去,以避免徇私舞弊。然而,尽管有这样的制度,公正的问题仍然存在。
“论才相若子独弃,外物有命真难必。”这两句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接受。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华,但在社会评价中,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忽视或抛弃。这里,“子独弃”表达了对公正评价的质疑,“外物有命真难必”则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因为许多事情的确难以预料和确定。
“乡闾孝友莫如子,我愿卜邻非一日。”这两句表达了对邻里关系的重视,以及对能够与有孝顺友爱之心的邻居为邻的期待。这里,“乡闾”是指同一地区的人,“孝友”则是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人。
“朱门奕奕行多惭,归矣无为恶蓬荜。”最后两句则是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对朴素生活的向往。“朱门”是指富贵人家,“奕奕”则形容豪华气派,“行多惭”则是对奢华行为的不满和讽刺。而“归矣无为恶蓬荜”则是表达了对朴素、简单生活的向往,认为回归自然、朴素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过去社会的不公、个人的命运、邻里关系以及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