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心终是西施好,里妇何缘辄效颦。
意思:最后是西施捧心好,村里一个女人为什么总是模仿。
出自作者[宋]陆文圭的《临山谷帖不似》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深度,对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赞美和评价。
首先,诗名引用了两位古代著名的艺术家:华清池的妙手曾公草和涪翁,但诗的主角显然不是他们。诗中明确指出“涪翁以后更无人”,也就是说在涪翁之后,再没有其他艺术家能够达到曾草华清的妙入神境。这无疑是对曾草华清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艺术领域的独特地位。
接着,“捧心终是西施好”一句,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即西施捧心之美。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更在于气质和神韵。诗人用“捧心”来形容曾草华清的作品,表达了其作品的美不仅在于外在的描绘,更在于内在的神韵和情感表达。
最后,“里妇何缘辄效颦”,诗人用了一个比喻,将那些试图模仿曾草华清的艺术家比作“里妇”。里妇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模仿他人而不得其法的人。诗人以此表达了对那些试图模仿曾草华清但未能达到其艺术高度的人们的批评。同时,也暗示了曾草华清的艺术是难以复制的,只有真正的艺术爱好者才能欣赏并理解其作品。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曾草华清艺术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批评了那些试图模仿他人而不得其法的人。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艺术家的敬意和对艺术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是需要独特的创造力和理解力,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