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持颐宴坐不出门,收揽奇秀得十五。

持颐宴坐不出门,收揽奇秀得十五。

意思:拿着腮静坐不出门,收揽奇丽得到十五。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青山偃蹇如高人》是一首对自然风景的赞美诗。诗人通过对青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淡泊。 首段中,诗人以“青山偃蹇如高人”起笔,生动地描绘了青山的形态,赋予了青山以人的特性,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青山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通过描述“卧龙蟠屈半东州”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他通过比喻的方式,将青山比作卧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青山的形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青山深深的喜爱之情。 诗人在描述中还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认为,“高人自与山有素”,也就是说,官场生活与自然之素无涉,而与山的精神格格不入。这种对官场的厌倦之情,也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人的描绘中,青山的美丽和宁静也得到了体现。“收揽奇秀得十五”,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青山的美景如同十五的明月,明亮而清丽。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青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追求。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使人读后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卧龙蟠屈半东州,万室鳞鳞枕其股。
背之不见与无同,狐裘反衣无乃鲁。
张君眼力觑天奥,能遣荆棘化堂宇。
持颐宴坐不出门,收揽奇秀得十五。
才多事少厌闲寂。
卧看云烟变风雨。
笋如玉箸椹如簪,强饮且为山作主。
不忧儿辈知此乐,但恐造物怪多取。
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持颐

    读音:chí yí

    繁体字:持頤

    意思:(持颐,持颐)
    以手托腮。形容神态专注安详。
      ▶《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唐·温庭筠《咏寒宵》:“话穷犹注睇,歌罢尚持颐。”
      ▶

  • 收揽

    读音:shōu lǎn

    繁体字:收攬

    英语:draw over to one\'s side

    意思:(收揽,收揽)

     1.招纳笼络。
      ▶《晋书•周嵩传》:“收揽英才,遂续汉业

  • 奇秀

    读音:qí xiù

    繁体字:奇秀

    意思:奇特秀美。
      ▶唐·陆龟蒙《丁隐君歌》:“连江大抵多奇岫,独话君家最奇秀。盘烧天竺春笋肥,琴倚洞庭秋石瘦。”
      ▶清·唐孙华《送王冰庵出守绍兴》诗之一:“镜湖、秦望多奇秀,留

  • 宴坐

    读音:yàn zuò

    繁体字:宴坐

    英语:sit at ease

    意思:
     1.闲坐;安坐。
      ▶唐·白居易《病中宴坐》诗:“宴坐小池畔,清风时动襟。”
      ▶宋·无名氏《李师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