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堤上柳》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意思:行人攀援折的地方,在妾断肠时。

出自作者[唐]戴叔伦的《堤上柳》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垂柳、别离、行人、闺妾等意象,描绘了春天离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首句“垂柳万条丝”,以垂柳的万条柔丝,形象地描绘出柳枝的繁茂和柳树的美丽。这句诗以视觉的角度,展现出春日垂柳的美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这也为后面的离别场景做了铺垫,让人感受到离别的哀愁和悲伤。 “春来织别离”一句,将春天的美好与别离的愁绪相结合,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和痛苦。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这里,它却成为了别离的季节,让人感到无比的哀伤和无奈。 “行人攀折处”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行人在柳树下依依惜别,攀折柳枝,表达对离人的留恋和不舍。这句诗以行动和场景,将离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闺妾断肠时”一句,将闺中思妇的形象引入诗中。她眼看着爱人离去,心中痛苦无比,肝肠寸断。这句诗将思妇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十分生动,让人深感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垂柳、别离、行人、闺妾等意象,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在阅读时产生共鸣,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关键词解释

  • 攀折

    读音:pān zhé

    繁体字:攀折

    英语:pull down and break off

    意思:拉折;折取。
      ▶南朝·梁简文帝《折杨柳》诗:“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曲中无别意,并为久相思。

  • 断肠

    读音:duàn cháng

    繁体字:斷腸

    短语:悲愤 悲切 悲恸 肝肠寸断 哀痛 悲壮 沉痛 痛 悲痛 痛定思痛

    英语:heartbroken

    意思:(断肠,断

  • 行人

    读音:xíng rén

    繁体字:行人

    短语:客 游子 客人 行者 旅客 行旅

    英语:pedestrian

    意思:I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