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西轩》 风入长松零马尾,人藏病事设禽罗,方壶海峤知何处,纵得飞腾柰老何。

风入长松零马尾,人藏病事设禽罗,方壶海峤知何处,纵得飞腾柰老何。

意思:风进入长松零马尾巴,人的五脏病事设禽罗,方壶海娇知道何处,即使能飞腾怎么老有什么。

出自作者[宋]李新的《西轩》

全文赏析

这首诗《谷满牛羊路覆莎,翠编终日倦坡陀。》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谷满、牛羊、道路、寺庙、水绕、风入松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景象。 首句“谷满牛羊路覆莎”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谷满陂塘,牛羊成群,道路两旁都是莎草。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富饶、安宁的感觉,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繁荣。 “翠编终日倦坡陀”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倦意。他整天欣赏着翠绿的田野和山坡,感到满足和安逸。这里的“翠编”指的是田野的翠绿景色,而“坡陀”则是指连绵起伏的山坡。 接下来,“寺依石角高低见”描绘了寺庙依山傍水的景象。寺庙的高低起伏与周围的石头和山根形成对比,体现了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风入长松零马尾,人藏病事设禽罗”这两句描绘了风入松树的景象和人们设禽罗捕捉鸟类的情景。风穿过茂盛的松林,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可以听到马尾被风吹动的声响;人们则设下禽罗捕捉鸟类,这种活动体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和自然。 最后,“方壶海峤知何处,纵得飞腾柰老何”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他想象自己像方壶海峤一样远离尘世,但即使能飞腾,又能怎样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景和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满足和留恋,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这种情感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得以展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谷满牛羊路覆莎,翠编终日倦坡陀。
寺依石角高低见,水绕山根贡折多。
风入长松零马尾,人藏病事设禽罗,方壶海峤知何处,纵得飞腾柰老何。

关键词解释

  • 马尾

    引用解释

    1.马的尾巴。《礼记·曲礼上》:“立视五巂,式视马尾,顾不过轂。”《后汉书·公孙述传》:“ 汉 ( 吴汉 )堕水,缘马尾得出。” 唐 李贺 《酬答》诗之一:“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

    2.菼的别名。《诗·卫风·硕人》“葭菼揭揭” 郑玄 笺“菼,薍也” 三国 吴 陆玑 疏:“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其初生三

  • 长松

    读音:cháng sōng

    繁体字:長鬆

    意思:(长松,长松)
    药草名。服之可黑鬚髮。
      ▶宋·苏轼《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诗之一:“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

  • 方壶

    读音:fāng hú

    繁体字:方壺

    英语:quadrangular jar

    意思:(方壶,方壶)

     1.腹圆口方的壶。古代礼器的一种。
      ▶《仪礼•燕礼》:“司宫尊于东楹之西,

  • 海峤

    读音:hǎi qiáo

    繁体字:海嶠

    意思:(海峤,海峤)
    海边山岭。
      ▶唐·张九龄《送使广州》诗:“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
      ▶宋·文天祥《战场》诗:“三年海峤拥貔貅,一日蹉跎白尽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