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直终为讦,能和乃不同。
意思:有直最终被攻击,能和就不同。
出自作者[宋]项安世的《呈罗机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老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首句“抗已尤为的,咸腓惧丧躬”,表达了对老师的敬畏之情。诗句中的“抗已为”意味着老师对自我要求极高,这种高标准的行为让其他人都感到害怕,甚至会失去自我。这种敬畏之情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仰。
“自从夫子学,始见古人风”表达了学生对从师学习的感激之情。通过学习老师的知识,学生开始见识到古人的风范和智慧,这让他受益匪浅。
“有直终为讦,能和乃不同”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性格和行为的看法。他认为老师为人正直,始终保持直言不讳的态度,同时又能与人和谐相处,不偏执不同。这种性格和行为体现了老师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最后一句“从今师下惠,一瓣敢忘公”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和敬仰之情。他表示将永远铭记老师的教诲和恩情,如同对待下惠一样尊敬和感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激、看法和敬仰之情,表达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师生情谊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