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入淮》 于何号边境,不忍问淮民。

于何号边境,不忍问淮民。

意思:在什么号边境,忍不住问淮民。

出自作者[宋]袁说友的《入淮》

全文赏析

这首诗《桐柏分源远,清流接泗滨》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爱国情感的诗篇。通过对桐柏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首联“桐柏分源远,清流接泗滨。”桐柏山在河南桐柏县,源远流长,清流潺潺,与泗滨清泉相接。诗人通过描绘桐柏山的地理特点,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寓含了丰富的意义。分源、清流,既描绘了桐柏山的自然特征,也象征着祖国各地的繁荣景象。 颔联“于何号边境,不忍问淮民。”诗人由自然景色转向了边境之事,表达了对边境安宁的关切和对淮民的同情。边境安宁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诗人对边境之事有所耳闻,但出于不忍之心,不愿多问淮民的生活状况。这里既有对边境问题的关注,也有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颈联“北顾关山在,西风草木新。”诗人描绘了北方的关山和秋天的草木景象。关山在北,草木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生机并存的景象。这一联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尾联“天河如可挽,吾欲洗边尘。”诗人表达了挽救国家危机的决心和愿望。天河比喻天道正义,洗边尘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正义之举来改变国家现状的愿望。这一句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爱国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边境安宁、人民生活和挽救国家危机的关注和决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桐柏分源远,清流接泗滨。
于何号边境,不忍问淮民。
北顾关山在,西风草木新。
天河如可挽,吾欲洗边尘。

关键词解释

  • 边境

    边境 biānjìng
    [border;frontier] 边界附近的地方
    卒然边境有急。——《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亦作“ 边竟 ”。亦作“ 边竞 ”。亦作“邉境”。1.靠近国家边界的地方。《国语·楚语上》:“夫边境者,国之尾也。”《管子·枢言》:“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汉书·元帝纪》:“加以边竟不安,师旅在外,赋歛
  • 不忍

    读音:bù rěn

    繁体字:不忍

    短语:怜 同情 可怜 悯 同病相怜 哀怜 惜 体恤 爱怜 怜惜 怜悯

    英语:cannot bear to

    意思:
     

  • 于何

    读音:yú hé

    繁体字:於何

    意思:(参见于何)

     1.为何;如何。
      ▶《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唐·王季友《滑中赠崔士瑾》诗:“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