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雨晴早出》 徂秋久不雨,沾濡才此旬。

徂秋久不雨,沾濡才此旬。

意思:到秋天久不下雨,沾湿才能这十。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雨晴早出》

全文赏析

这首诗《徂秋久不雨,沾濡才此旬》是一首描绘秋天久旱逢雨的诗,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徂秋久不雨,沾濡才此旬”,直接点明主题,描述了秋天已经过去很久没有下雨,人们期待已久的雨水终于在这个星期降临了。诗句中透露出对雨水降临的喜悦和欣慰,同时也表达了对干旱的无奈和忧虑。 “新阳净万物,太虚无一尘”,这句诗描绘了雨水降临后的景象,万物被洗涤得清新洁净,天空中没有一丝尘埃,表现出雨水带来的清新和洁净。 “老稚出旷野,锄犂及清晨”,这句诗描绘了农民们趁着雨水及时,早早地来到田野里耕作,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土地的尊重。 “爱尔安居乐,力作勿辞贫”,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奋斗的精神,即使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要努力工作,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整首诗通过对久旱逢雨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展现了农民们勤劳、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徂秋久不雨,沾濡才此旬。
新阳净万物,太虚无一尘。
老稚出旷野,锄犂及清晨。
爱尔安居乐,力作勿辞贫。
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