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心非佛,苦瓠苦连根。
意思:非心非佛,苦葫芦苦连根。
出自作者[宋]释法薰的《拈古十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即心即佛》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哲理吸引着读者。它以一种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人生中的一种深刻体验,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首先,诗的前两句“即心即佛,甜瓜甜彻蒂。”就以一种直接而深刻的描绘,引导读者进入诗的主题。这两句诗象征着两种不同的存在观:一种是“即心即佛”,认为心就是佛,佛性就在我们心中,无需外求;另一种是“甜瓜甜彻蒂”,甜瓜的甜来自于瓜本身,而非外在的因素。这两句诗都强调了内在的力量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四句“非心非佛,苦瓠苦连根。”则是对前两句的转折和深化。这里,“非心非佛”是对第一种存在观的否定,意味着心并非是绝对的佛,佛性并非完全存在于心中;而“苦瓠苦连根”则是对第二种存在观的否定,意味着事物并非完全由其本身决定,外在环境的影响也是无法忽视的。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引导读者思考内在与外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接下来的四句“不是物,斫却月中桂,清光迸海门。”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阐述和引申。这里,“不是物”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否定,意味着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外在事物来决定我们的存在;而“斫却月中桂”则象征着对事物的超越和超越后的光明。这四句诗引导读者思考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光明的重要性。
最后四句“个裹若能开正眼,一毫头上定乾坤。”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提升。这里的“开正眼”象征着对真理的洞察和理解,“一毫头上定乾坤”则象征着这种洞察和理解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两句诗引导读者思考真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洞察和理解来把握人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富有哲理和深度的语言,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内在与外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以及真理的重要性。它鼓励我们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光明,通过洞察和理解来把握人生。这种深刻的思考和体验,无疑会使这首诗成为一首富有启示性和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