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首夏二章呈诸邻》 莎径热未剧,晨昏来往宜。

莎径热未剧,晨昏来往宜。

意思:莎流经热不严重,早晚来往应该。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首夏二章呈诸邻》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初夏景色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初夏的清新、和煦与生机。 首联“首夏木阴薄,清和自一时”概括了初夏的总体气氛。首夏,即初夏,木阴薄,树木的阴影尚不浓厚,意味着夏日刚刚来临,气温逐渐升高。清和自一时,形容初夏的清凉与和暖交织,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颔联“笋抽八九尺,荷生三四枝”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进一步渲染初夏的气息。竹笋已经长到八九尺高,荷花也开始生出三四枝,这两种景象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初夏的生命力。 颈联“新服裁蝉翼,旧扇拂蛛丝”则通过描述人们的生活状态,从侧面描绘初夏的情景。新裁的夏衣如蝉翼般轻薄,旧扇则已被蜘蛛丝所覆盖,这些细节描绘出初夏时节,人们开始换上轻薄的衣裳,扇子也开始使用,暗示气温的逐渐上升。 尾联“莎径热未剧,晨昏来往宜”则是对整首诗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初夏的最直接赞美。莎径,即草径,热未剧,说明初夏的气温还未达到炎热的地步,晨昏来往宜,则在表达初夏的早晚气温适宜,人们宜于出行。 整首诗通过对初夏的景色、气候、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了初夏的独特魅力,表达出诗人对初夏的喜爱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首夏木阴薄,清和自一时。
笋抽八九尺,荷生三四枝。
新服裁蝉翼,旧扇拂蛛丝。
莎径热未剧,晨昏来往宜。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晨昏

    读音:chén hūn

    繁体字:晨昏

    英语:morning and evening

    意思:
     1.早晚;旦暮。
      ▶《列子•周穆王》:“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
      ▶《警世

  • 来往

    读音:lái wǎng

    繁体字:來往

    短语:走 往来 明来暗往 往复 走动

    英语:to come and go

    意思:(来往,来往)

     1.来去,往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