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斗山奉真宫》 一夜杉松响天籁,满空疑是奏云璈。

一夜杉松响天籁,满空疑是奏云璈。

意思:一天夜里杉松响天籁,满空可能是上奏说璈。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宿斗山奉真宫》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形如斗势坡陀》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山形的壮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首联“山形如斗势坡陀,魁枕杓携万尺高”,诗人以斗形的山势为切入点,描绘了山形的陡峭和险峻,仿佛一个巨大的斗形耸立在天地之间,巍峨壮观。而“魁枕杓携万尺高”一句,则形象地表达了山峰高耸入云,仿佛手握万尺高空的感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颔联“近世无人知火枣,当年有客得蟠桃”,诗人运用了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山川风物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里,“火枣”和“蟠桃”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物品,象征着美好和吉祥。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山形如斗、魁枕杓携的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灵蟾尚隐凝琼髓,神鹤常归堕玉毛”,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川风物的神奇之处。这里,“灵蟾”和“神鹤”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象征着神秘和神奇的力量。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山川风物的神秘感和神奇之处的赞美之情。 尾联“一夜杉松响天籁,满空疑是奏云璈”,诗人以杉松的声响为切入点,描绘了一夜之间杉松声响如天籁之音的场景,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同时,“疑是奏云璈”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形的描绘和对山川风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形如斗势坡陀,魁枕杓携万尺高。
近世无人知火枣,当年有客得蟠桃。
灵蟾尚隐凝琼髓,神鹤常归堕玉毛。
一夜杉松响天籁,满空疑是奏云璈。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天籁

    读音:tiān lài

    繁体字:天籟

    英语:sounds of nature

    意思:(天籁,天籁)

     1.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庄子•齐物论》:“女闻人

  •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
  • 杉松

    读音:shān sōng

    繁体字:杉鬆

    意思:
     1.杉树与松树。
      ▶唐·杜甫《咏怀古迹》之四:“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唐·韦应物《对春雪》诗:“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
     <

  • 云璈

    读音:yún áo

    繁体字:雲璈

    意思:(云璈,云璈)
    即云锣。打击乐器。
      ▶《太平广记》卷七十引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薛玄同》:“虽真仙降眄,光景烛空,灵风异香,云璈钧乐,奏于其室,冯徽亦不知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