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一百零二首》 野老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野老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意思:村民不知道亡国恨,隔着秦淮河,隐隐约约传来她们唱的玉树后庭花。

出自作者[宋]释绍昙的《偈颂一百零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诗意的诗,通过对各种“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提到了“唤作如如,早是变了也”,这是对“如如”的描绘,即指一种永恒不变的状态或本质。然而,诗人却说这种本质已经“变了”,暗示着一切都是变化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接着,诗中提到了“南泉一枝花,灵云见桃花,石上栽花,总是虚花”,这些都是表面的、虚妄的东西,不是真正的花。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表面现象的警觉,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 然后,诗中又引用了“野老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对历史的描绘。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反思。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当前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不要沉溺于虚妄之中。 最后,诗中还提到了“且莫眼花”,这是对人们的一种劝诫,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虚妄的东西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妄所蒙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各种“花”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虚妄的东西所迷惑。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值得人们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唤作如如,早是变了也。
那堪世尊拈花,百鸟衔花,南泉一枝花,灵云见桃花,石上栽花,总是虚花,且莫眼花。
野老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关键词解释

  • 野老

    读音:yě lǎo

    繁体字:野老

    英语:farmer

    意思:村野老人。
      ▶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唐·杜甫《哀江头》诗:“少陵野老吞声哭,春

  • 后庭

    读音:hòu tíng

    繁体字:後庭

    英语:backyard

    意思:(参见后庭)
    后妃的宫庭。
      ▶《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后庭。”
      ▶李周翰注:“言

  • 亡国

    引用解释

    1.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 晋献公 之丧,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 孔颖达 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 胡亥 、 赵高 隐而不发,卒害 扶苏 ,以至亡国。” 宋 苏轼 《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