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季野见招》 悲忧如路去无程,靖节终朝酒自倾。

悲忧如路去无程,靖节终朝酒自倾。

意思:悲伤忧愁像路去没有程,靖节始终朝酒自倾。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季野见招》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悲忧如路去无程,靖节终朝酒自倾。苦苦来招为醉伴,西山不使伯夷清》。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奈,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 首句“悲忧如路去无程,靖节终朝酒自倾”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就像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无法消除。他整天借酒消愁,如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靖节”,即陶渊明的别号。 第二句“苦苦来招为醉伴”中的“苦苦”一词,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苦闷和痛苦,而“醉伴”则表达了他对醉酒的依赖和渴望。 第三句“西山不使伯夷清”中的“西山”可能象征着高洁、清高,但“不使伯夷清”则表达了诗人的品格不被理解,无法摆脱忧愁的困扰。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诗人通过借酒消愁、寻求醉眠来逃避现实,但这种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矛盾,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清高,不愿随波逐流。这种坚韧的精神和追求自我价值的信念,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悲忧如路去无程,靖节终朝酒自倾。
苦苦来招为醉伴,西山不使伯夷清。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悲忧

    读音:bēi yōu

    繁体字:悲憂

    意思:(悲忧,悲忧)
    哀伤忧虑。
      ▶《楚辞•九辩》:“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宋·元嘉中,右将军到彦之,留建威将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