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社观献捷诗》 庙算无遗策,天兵不战功。

庙算无遗策,天兵不战功。

意思:预计没有失策,天兵不战功。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大社观献捷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颂和平,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首句“淮海妖氛灭”,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淮海地区被妖氛笼罩,暗示着战争的激烈和混乱。第二句“乾坤嘉气通”则表达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和希望,乾坤恢复了它的正常运转,嘉气(吉祥之气)贯通,象征着和平的到来。 接下来的两句“班师郊社内,操袂凯歌中”描绘了军队班师回朝的场景,军队在郊区和社稷(祭祀的地方)前操练,唱着胜利的凯歌。 “庙算无遗策”和“天兵不战功”是对统治者的赞美,他们高明的策略和天兵的英勇无畏使得战争得以胜利结束,无需动用武力就能取得胜利。这两句也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小臣同鸟兽,率舞向皇风”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感慨和归向。诗人将自己比作鸟兽,愿意跟随皇风前进,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统治者的忠诚。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结束后的和平场景,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统治者的敬仰之情。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淮海妖氛灭,乾坤嘉气通。
班师郊社内,操袂凯歌中。
庙算无遗策,天兵不战功。
小臣同鸟兽,率舞向皇风。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算无遗策

    引用解释

    谓谋划周密,从不失误。《晋书·桓玄传》:“﹝ 玄 ﹞自谓经略指授,算无遗策。”《南史·梁简文帝纪论》:“自谓安若 泰山 ,算无遗策。”《金史·太祖纪赞》:“ 太祖 数年之间算无遗策,兵无留行,底定大业,传之子孙。”

    读音:suàn wú yí cè

  • 天兵

    读音:tiān bīng

    繁体字:天兵

    英语:troops from heaven; an invincible army

    意思:
     1.天然的武器,指兽之齿、爪、角等。
      ▶《孙膑兵法

  • 战功

    读音:zhàn gōng

    繁体字:戰功

    短语:战绩

    英语:battle achievement

    意思:(战功,战功)
    战争中所立的功劳。
      ▶《周礼•夏官•司勛

  • 庙算

    读音:miào suàn

    繁体字:廟算

    意思:(庙算,庙算)
    亦作“庙筭”。
     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的谋划。
      ▶《孙子•计》:“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张预

  • 无遗

    读音:wú yí

    繁体字:無遺

    意思:(无遗,无遗)
    没有脱漏或余留。
      ▶《管子•版法解》:“是故明君兼爱而亲之……如此则众亲上乡意,从事胜任矣,故曰兼爱无遗,是谓君心。”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