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荔子方蒙仲》 曾识坡仙海上山,清冰寒露洗熇袢。

曾识坡仙海上山,清冰寒露洗熇袢。

意思:曾经认识坡仙海上山,清冰冷露洗火一样袢。

出自作者[宋]方岳的《送荔子方蒙仲》

全文赏析

这首诗《曾识坡仙海上山,清冰寒露洗熇袢。老天不与诗为地,却欠闽中住一番》是一首对曾识坡仙海上山美景的描绘,以及表达诗人对闽中诗境的向往和遗憾。 首句“曾识坡仙海上山”,诗人回忆起曾经在海上山与苏轼相遇,这无疑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坡仙即苏轼,他与海上的山景相映成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用“曾识”一词,表达了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 “清冰寒露洗熇袢”一句,诗人用清冰、寒露等意象描绘海上山的清凉世界,仿佛清冰寒露洗涤了炎热的暑气,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老天不与诗为地”,诗人表达了对闽中诗境的向往,认为老天似乎没有给予他创作诗歌的天地。这里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更适宜诗歌创作的环境,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却欠闽中住一番”一句,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住在闽中,错过了欣赏闽中诗境的机会。这表达了诗人对闽中诗境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未能亲自体验闽中诗境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曾识坡仙海上山美景的描绘,以及表达诗人对闽中诗境的向往和遗憾,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识坡仙海上山,清冰寒露洗熇袢。
老天不与诗为地,却欠闽中住一番。

关键词解释

  • 寒露

    解释

    寒露 Hánlù

    [Cold Dew (17th solar term)]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

    引用解释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月八日或九日。《逸周书

  • 海上

    读音:hǎi shàng

    繁体字:海上

    短语:楼上

    英语:maritime

    意思:
     1.海边;海岛。
      ▶《吕氏春秋•恃君》:“柱厉叔事莒敖公,自以为不知而去

  • 坡仙

    读音:pō xiān

    繁体字:坡仙

    意思:宋·苏轼号东坡居士,文才盖世,仰慕者称之为“坡仙”。
      ▶宋·张矩《应天长》词:“换桥渡舫,添柳护堤,坡仙旧迹今续。”
      ▶金·元好问《奚官牧马图息轩画》诗:“奚官有知应解

  • 冰寒

    读音:bīng hán

    繁体字:冰寒

    意思:冰冷;如冰之冷。
      ▶《云笈七籤》卷九五:“天尊曰:‘譬如冰寒之堂,淳以冰冻而为,梁柱、床席、屏帏、莫非冰结。’”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是放翁年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