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残春》 春归只道无踪迹,尚有青苔一片花。

春归只道无踪迹,尚有青苔一片花。

意思:春归只道无踪迹,还有青苔一片花。

出自作者[宋]白玉蟾的《残春》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昨日春光更水涯,水涯今日已春赊》。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内涵的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流逝和青苔的繁花,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首句“昨日春光更水涯”,诗人以生动的描绘,将昨天的春光与水边的景象相结合,展现出春天的美好和短暂。这里的“春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而“水涯”则暗示了生命的流动和变化。 第二句“水涯今日已春赊”,诗人以一种淡淡的哀愁,表达了春天的流逝。这里的“春赊”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给人一种深深的惋惜和无奈。 第三句“春归只道无踪迹”,诗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不解和困惑。这里的“春归”象征着生命的结束和新的开始,而“无踪迹”则表达了生命的神秘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一句“尚有青苔一片花”,诗人以一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描绘了青苔上的花朵,表达了对生命顽强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里的“青苔一片花”象征着即使在困难和挫折中,生命也能绽放出美丽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同时也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昨日春光更水涯,水涯今日已春赊。
春归只道无踪迹,尚有青苔一片花。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关键词解释

  • 青苔

    读音:qīng tái

    繁体字:青苔

    英语:lichen

    意思:苔藓。
      ▶《淮南子•泰族训》:“穷谷之污,生以青苔。”
      ▶高诱注:“青苔,水垢也。”
      ▶南朝·梁·江淹《

  • 踪迹

    解释

    踪迹 zōngjì

    [trace;track;footprint;vestige]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

    不留踪迹

    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春归

    读音:chūn guī

    繁体字:春歸

    意思:(春归,春归)

     1.春天来临。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唐·李山甫《贺邢州卢员外》诗:“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

  • 只道

    引用解释

    只说;只以为。 宋 杨万里 《秋雨叹》诗:“居人只道秋霖苦,不道行人坭更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料那人争知我,如今病未愈,只道把他孤负。”《水浒传》第二三回:“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径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躲灾避难。”

    读音:zhī dào

  • 无踪

    引用解释

    见“ 无踪 ”。

    亦作“ 无踪 ”。 没有踪迹或踪影。 唐 张乔 《送僧雅觉归东海》诗:“鸟行来有路,帆影去无踪。” 宋 惠洪 《效李白湘中体》诗:“雁字初成春有信,烟鬟空好雨无踪。”《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寅 ﹞被恶宦谋财害命……尸首无踪,滔天大变,万古奇冤。”

    读音:wú z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