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夏日杂兴四首》 蔬圃茅齐三亩余,溪光山影动浮虚。

蔬圃茅齐三亩余,溪光山影动浮虚。

意思:菜园茅齐三亩多,溪光山影动浮虚。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夏日杂兴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蔬圃茅斋三亩余,溪光山影动浮虚》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通过对作者蔬圃茅斋的环境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家庭生活的温馨。 首联“蔬圃茅齐三亩余,溪光山影动浮虚”描绘了作者在蔬圃中搭建的简陋茅屋,占据了三亩多的土地,周围溪水潺潺,山影倒映,景色优美。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颔联“病妻老去惟寻药,稚子年来解爱书”则表达了作者家庭生活的温馨。年迈的妻子生病需要照顾,年幼的儿子喜欢读书,这些细节描绘了作者家庭的和谐和温馨。这一联通过描述家庭生活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珍视和对家庭成员的关爱。 颈联“中散无堪心放荡,冯唐已老兴萧疏”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作者可能曾经有过放荡不羁的生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变得沉稳冷静。这一联通过描述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尾联“全真养素安吾分,敢谓轩裳不我如”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态度。作者认为应该保持本真,过着朴素的生活,不要过分追求名利和地位。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对家庭、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家庭生活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蔬圃茅齐三亩余,溪光山影动浮虚。
病妻老去惟寻药,稚子年来解爱书。
中散无堪心放荡,冯唐已老兴萧疏。
全真养素安吾分,敢谓轩裳不我如。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溪光

    读音:xī guāng

    繁体字:溪光

    意思:指溪流的水色。
      ▶唐·杜牧《题白苹洲》诗:“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宋·谢逸《南歌子》词:“雨洗溪光净,风掀柳带斜。”
      ▶清

  • 山影

    读音:shān yǐng

    繁体字:山影

    意思:
     1.山的倒影。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泽兰山头有深潭,山影临水,水色青绿。”
      ▶唐·岑参《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诗:“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 浮虚

    读音:fú xū

    繁体字:浮虛

    意思:(浮虚,浮虚)

     1.华而不实。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亦歷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是以志学之士,遂复陵迟;而末求浮虚者,各竞逐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