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种谔米脂川大捷》 匹马不嘶榆塞外,长城乍起玉关头。

匹马不嘶榆塞外,长城乍起玉关头。

意思:只消不嘶榆塞外,长城乍起玉关头。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闻种谔米脂川大捷》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战争胜利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英勇将士的赞美和对国家的忠诚。 首句“神兵十万忽乘秋,西碛妖氛一夕收”描绘了十万神勇的军队在秋天突然出征,一举收复了西碛的妖氛,表达了军队的迅速行动和战斗的迅速胜利。 “匹马不嘶榆塞外,长城乍起玉关头”描绘了战争胜利后的场景,一马未发,长城和玉关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战争带来的巨大影响。 “君王别绘凌烟阁,将帅今轻定远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君王的期望,希望君王能够表彰那些在战争中立下功劳的将领,而不是仅仅把他们放在凌烟阁中。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轻视定远侯(指在战争中立下功劳的人)的将帅的批评。 最后,“莫道无人能报国,红旗行去取凉州”表达了诗人坚信有志之士一定能够报效国家,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就会拿起武器去战斗。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爱国情怀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英勇将士的赞美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和政治的深刻思考,对于那些轻视有功之人的批评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公正和公平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神兵十万忽乘秋,西碛妖氛一夕收。
匹马不嘶榆塞外,长城乍起玉关头。
君王别绘凌烟阁,将帅今轻定远侯。
莫道无人能报国,红旗行去取凉州。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玉关

    读音:yù guān

    繁体字:玉關

    英语:Ngoc Quan

    意思:(玉关,玉关)

     1.即玉门关。
      ▶北周·庾信《竹杖赋》:“玉关寄书,章臺留钏。”
      ▶唐·李白

  • 长城

    读音:cháng chéng

    繁体字:長城

    短语:万里长城

    英语:the Great Wall

    意思:(长城,长城)

     1.供防御用的绵亘不绝的城墻。

  • 塞外

    读音:sài wài

    繁体字:塞外

    短语:边塞 天边 远方 天涯 角 远处 角落 天 天涯海角 海外

    英语:north of the Great Wall

    意思:

  • 匹马

    读音:pǐ mǎ

    繁体字:匹馬

    意思:(匹马,匹马)
    一匹马。后常指单身一人。
      ▶《仪礼•觐礼》:“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龙驾帝服,鸣钟传鼓于清渭之上,南面而朝单于

  • 榆塞

    读音:yú sài

    繁体字:榆塞

    意思:
     1.《汉书•韩安国传》:“后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后因以“榆塞”泛称边关、边塞。
      ▶唐·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

  • 外长

    读音:wài zhǎng

    繁体字:外長

    造句:

  • 关头

    读音:guān tóu

    繁体字:關頭

    短语:契机 紧要关头 转机 节骨眼 关 关口 转折点

    英语:juncture

    意思:(关头,关头)

     1.把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