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卧听法曲霓裳》 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时。

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时。

意思:朦胧间梦初完成后,婉转柔声入破时。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卧听法曲霓裳》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中人物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状态。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首先,让我们关注诗的开头两句:“金磬玉笙调已久,牙床角枕睡常迟。”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优雅而宁静的场景,金磬玉笙的乐声已经回荡了许久,而主人公则常常在牙床上角枕高卧,这暗示着主人公的生活节奏是如此的悠闲和从容。 接下来,“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时。”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梦醒之后,听到乐声的柔美和旋律的流畅,这进一步展示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是充满艺术和音乐的。 “乐可理心应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音乐和酒对主人公生活的重要性。音乐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酒则可以使人忘却烦恼,两者都体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最后,“起尝残酌听余曲,斜背银缸半下帷。”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醒来后的场景,他起身品尝残余的美酒,聆听余音缭绕的乐曲,然后半下帷帐,准备开始新的一天。这展示了主人公的生活态度:享受生活,享受艺术。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活优雅、热爱艺术和音乐的主人公形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主人公的情感和生活状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情趣。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气息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磬玉笙调已久,牙床角枕睡常迟。
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时。
乐可理心应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
起尝残酌听余曲,斜背银缸半下帷。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柔声

    读音:róu shēng

    繁体字:柔聲

    意思:(柔声,柔声)
    柔和婉悦之声。
      ▶《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唐·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如何今者,又失夫了!懿德柔声,永绝心耳

  • 宛转

    读音:wǎn zhuǎn

    繁体字:宛轉

    英语:round-about; mild

    意思:(宛转,宛转)

     1.随顺变化。
      ▶《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

  • 朦胧

    读音:méng lóng

    繁体字:朦朧

    短语:迷蒙 若明若暗 盲目 隐约可见 模糊不清 糊涂 恍惚 飘渺 影影绰绰 黑糊糊 恍

    英语:blur

    意思:(朦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