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史二首》 儒生未必无长策,枉使匈奴害狄山。

儒生未必无长策,枉使匈奴害狄山。

意思:儒生不一定没有良策,不让匈奴害狄山。

出自作者[宋]宋庠的《读史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饱满的热情,赞颂了边疆将士卫国守边的功劳,表达了对那些空谈阔论的儒生不思报国的责备。 首句“孝武威灵动百蛮,将军辛苦到阗颜”,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极言守边将士的赫赫战功,他们如同威猛的武灵神,使周边蛮夷无不感到震颤,无不归服。这是对戍边将士的极高赞誉,也表达了对他们深深的敬意。 “将军辛苦到阗颜”一句,诗人通过描绘将军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的艰辛,进一步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他们不辞辛劳,为的是保卫国家的安宁,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是何等伟大! 次句“儒生未必无长策,枉使匈奴害狄山”,诗人对那些空谈兵法、不思实战的儒生提出了责备。诗人认为,儒生并非没有好的策略,只是他们没有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反而让将军去面对狄山的艰难险阻,这是对那些空谈家们的批评。 整首诗热情洋溢,充满了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感激,同时也对那些空谈家们提出了批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深深忧虑和对那些有志报国的儒生的深深期待。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孝武威灵动百蛮,将军辛苦到阗颜。
儒生未必无长策,枉使匈奴害狄山。

关键词解释

  • 儒生

    读音:rú shēng

    繁体字:儒生

    英语:Confucian scholar

    意思:儒士,通儒家经书的人。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
      ▶汉

  • 匈奴

    读音:xiōng nú

    繁体字:匈奴

    短语:戎 蛮 壮族 犹太 满族 虏 夷 狄 胡

    英语:Hun

    意思:称胡。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战国时游牧于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 狄山

    引用解释

    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海外南经》:“ 狄山 , 帝尧 葬于阳, 帝嚳 葬于阴。” 袁珂 校注引 毕沅 曰:“此云 狄山 者, 狄 中之山也。”

    读音:dí shā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