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七言四韵十六首》 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

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

意思:常道只这是每天使用,真源返回覆有谁知道。

出自作者[宋]张伯端的《七言四韵十六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草木为喻,探讨了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 首句“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诗人以草木为象征,表达了生命中阴阳平衡的重要性。这里的“阴阳”可以理解为生命的两个方面,即阳光和阴凉,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的存在。如果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生命就无法存在,也就没有了芳菲。 “初开缘叶阳先唱,次发红花阴后随”,这句诗描绘了生命的生长过程。在阳光的照耀下,植物开始发芽、开花,然后在阴凉的背景下,花朵逐渐成熟。这一过程展示了生命的循环和变化,也表达了生命中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这句诗表达了生命的真谛。诗人认为,这个“常道”就是生命的日常,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和经历的。然而,生命的真源却常常被我们忽视,这是非常可惜的。 最后,“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强嗤”,诗人呼吁那些追求真理、寻求生命意义的人们,不要忽视生命的阴阳平衡,不要轻易嘲笑那些还在探索生命真谛的人。 整首诗以草木为喻,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视生命的阴阳平衡,不要轻易忽视那些还在探索生命真谛的人。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
初开缘叶阳先唱,次发红花阴后随。
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
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强嗤。
作者介绍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关键词解释

  • 真源

    读音:zhēn yuán

    繁体字:真源

    意思:谓本源,本性。
      ▶南朝·梁·刘潜《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迴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
      ▶唐·赵元一《奉天录序》:“缅寻太古之初,真源一味,自然朴略,不同浮华,虽垂

  • 日用

    读音:rì yòng

    繁体字:日用

    英语:daily expenses

    意思:
     1.每天应用;日常应用。
      ▶《易•繫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孔颖达

  • 常道

    读音:cháng dào

    繁体字:常道

    英语:Unvaring Tao

    意思:
     1.一定的法则、规律;常有的现象。
      ▶《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