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意思:雷奔闪电般三千儿,彩船在船射初晖。

出自作者[唐]李群玉的《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龙舟竞渡场面的诗歌,充满了动感和力量。 首句“雷奔电逝三千儿”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描绘了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接着,“彩舟画楫射初晖”则进一步描绘了舟船的华美和阳光的照耀,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这两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龙舟竞渡时鼓声如雷,舟船鳞甲翻动的场景,以及三十六龙高擎浪花飞溅的壮丽景象。这里的“三十六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舟竞渡的常见描述,代表着竞渡的龙舟数量。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两句则将屈原与龙舟竞渡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屈原是端午节的重要人物,他在投江自尽后,其精神与魂魄一直留在湘水之中。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两句描绘了日暮时分的场景,笛声悠扬,似乎能将人的思绪带到江中,与江鬼一同感受那悠远的愁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和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之情。诗歌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关键词解释

  • 彩舟

    读音:cǎi zhōu

    繁体字:彩舟

    造句:

  • 雷奔

    读音:léi bēn

    繁体字:雷奔

    意思:亦作“雷渀”。
     如雷之奔行。形容速度之快。
      ▶晋·左思《蜀都赋》:“流汉汤汤,惊浪雷奔。”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河流激盪,涛涌波襄,雷渀电洩,

  • 电逝

    读音:diàn shì

    繁体字:電逝

    意思:(电逝,电逝)

     1.闪电似地行进。
      ▶三国·魏·曹植《七启》:“飞轩电逝,兽随轮转。”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虎视龙超,电骇电逝

  • 三千

    读音:sān qiān

    繁体字:三千

    意思: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