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二月二十九日作》 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意思:争向衡门插柳条,要让老子知道炊熟。

出自作者[宋]吴则礼的《二月二十九日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屋头澜翻闻布谷,惊怪儿童问饧粥。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场景的诗,通过对屋头波澜、儿童问粥、争插柳条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和童趣。 首句“屋头澜翻闻布谷”描绘了屋头的景象,波澜翻滚,暗示着春水上涨。而布谷鸟的叫声更增添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景图。 “惊怪儿童问饧粥”则通过儿童的视角,描绘出乡村生活的日常。孩子们惊讶地询问糖粥的制作,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这也反映出乡村生活的简单和纯真,人们关注的是生活的本质,而非奢华和繁复。 “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乡村儿童的活泼和纯真。他们争相到衡门上插上柳条,以提醒老人粥已煮熟,可以开饭了。这种简单而温馨的互动,表现出乡村家庭之间的亲密和关爱,也体现出孩子们的聪明和机智。 整首诗通过对屋头波澜、儿童问粥、争插柳条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和童趣。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乡村世界,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温馨。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纯真、朴实的人性的颂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屋头澜翻闻布谷,惊怪儿童问饧粥。
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关键词解释

  • 衡门

    读音:héng mén

    繁体字:衡門

    意思:(衡门,衡门)

     1.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

  • 柳条

    读音:liǔ tiáo

    繁体字:柳條

    英语:wicker

    意思:(柳条,柳条)

     1.柳树的枝条。
      ▶南朝·梁简文帝《春日想上林》诗:“柳条恒着地,杨花好上衣。”
     

  • 老子

    读音:lǎo zi

    繁体字:老子

    短语:父亲 爹 翁 大人 大 父 爷 爸 爹爹 爸爸

    英语:father

    意思:
     1.老年人自称。犹老夫。

  • 争向

    读音:zhēng xiàng

    繁体字:爭曏

    意思:(争向,争向)
    犹怎奈。向,语助词。
      ▶唐·白居易《题酒瓮•呈梦得》诗:“若无清酒两三瓮;争向白鬚千万茎?”唐·无名氏《洞仙歌》:“无计恨征人,争向金风漂荡,擣衣嘹

  • 插柳

    读音:chā liǔ

    繁体字:插柳

    意思:古代寒食节的一种风俗。
      ▶宋·赵鼎《寒食书事》诗:“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清·吴伟业《琵琶行》:“插柳停搊素手筝,烧灯罢击花奴鼓。”

  • 炊熟

    读音:chuī shú

    繁体字:炊熟

    意思:
     1.宋代称寒食节前一日为炊熟。因寒食禁火,节前一日必须烧好食物,故称。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