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意思:争向衡门插柳条,要让老子知道炊熟。
出自作者[宋]吴则礼的《二月二十九日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屋头澜翻闻布谷,惊怪儿童问饧粥。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场景的诗,通过对屋头波澜、儿童问粥、争插柳条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和童趣。
首句“屋头澜翻闻布谷”描绘了屋头的景象,波澜翻滚,暗示着春水上涨。而布谷鸟的叫声更增添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景图。
“惊怪儿童问饧粥”则通过儿童的视角,描绘出乡村生活的日常。孩子们惊讶地询问糖粥的制作,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这也反映出乡村生活的简单和纯真,人们关注的是生活的本质,而非奢华和繁复。
“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乡村儿童的活泼和纯真。他们争相到衡门上插上柳条,以提醒老人粥已煮熟,可以开饭了。这种简单而温馨的互动,表现出乡村家庭之间的亲密和关爱,也体现出孩子们的聪明和机智。
整首诗通过对屋头波澜、儿童问粥、争插柳条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和童趣。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乡村世界,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温馨。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纯真、朴实的人性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