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斜阳里,清欢各自醻。
意思:一个在斜阳里,清欢各自醻。
出自作者[宋]王柏的《立斋游山不能偕次遁泽韵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清游”和“清欢”,描绘了一个山人在各种自然环境中自由漫游的场景,以及他们在阳光下的欢聚和清谈。
首句“山人真漫浪,随处得清游”,表达了山人的自在和漫浪精神,他们随处都能找到清幽的游历之处。这里的“漫浪”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拘小节、随性而为的人,这与山人的清游方式相吻合。
“雪瀑方争势,风雷不肯柔”,进一步描绘了山人的清游之地——雪瀑的壮观景象。这里用“方争势”来形容雪瀑的力量和气势,而“不肯柔”则描绘了风雷的坚韧不屈。这两句诗既展示了山人的清游之地具有的壮丽景色,也展示了山人对自然力量的欣赏和敬畏。
“诗光浮玉板,酒滟泻琼舟”,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人在清游过程中,以诗酒为伴,以诗抒怀的情景。这里的“诗光浮玉板”形象地描绘了诗的灵感在笔端跳动,如同水流过板一般自然;“酒滟泻琼舟”则描绘了酒的醇厚如同琼浆玉液,满溢而出。这两句诗展示了山人在清游中的精神享受。
最后,“一枕斜阳里,清欢各自酬”,描绘了在夕阳下的欢聚场景,每个人都在享受各自的清欢,彼此酬谢。这里的“清欢”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各自酬”则表达了各自以各自的方式表达感激和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人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的清游和清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以及对自由、自在和精神的追求。同时,诗中也展示了人们在自然中的和谐相处,以及在精神上的互相酬谢。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也是一种生活的诗意和乐趣。
相关句子
- 无价清欢,-- 出自《醉落魄·苍*翠谷》作者:[元]梁寅
- 谁共清欢。-- 出自《行香子 暮抵应城宿县齐后园》作者:[元]宋*
- 谁共清欢。-- 出自《行香子 暮抵应城宿县齐后园》作者:[元]宋*
- 负清欢。-- 出自《江城子·杏花开过雪成团》作者:[元]元好问
- 惜清欢。-- 出自《拂霓裳·乐秋天》作者:[宋]晏殊
- 特地减清欢。-- 出自《武陵春·长铗归乎逾十暑》作者:[宋]杨万里
- 记清欢。-- 出自《江城子 刘济川来别,同宿康庵,梦与予过田》作者:[元]元好问
- 清欢昨日。-- 出自《减字木兰花·清欢昨日》作者:[宋]刘辰翁
- 清欢那易得。-- 出自《归朝欢·透隙敲窗风摵摵》作者:[宋]王之道
- 清欢殊未央。-- 出自《醉翁操·茫茫》作者:[宋]楼钥
- 斜阳迥迥。-- 出自《齐天乐 乙未暮,钱素庵见和前韵,再歌以谢》作者:[元]邵亨贞
- 风送入斜阳。-- 出自《诉衷情·孤城寒角韵悠》作者:[元]丘处机
- 斜阳又下。-- 出自《齐天乐 戊戌冬初,领省檄,会无锡州将李正》作者:[元]邵亨贞
- 斜阳暮。-- 出自《点绛唇·古寺萧条》作者:[元]刘秉忠
- 斜阳又下。-- 出自《齐天乐 戊戌冬初,领省檄,会无锡州将李正》作者:[元]邵亨贞
- 斜阳迥迥。-- 出自《齐天乐 乙未暮,钱素庵见和前韵,再歌以谢》作者:[元]邵亨贞
- 芳草斜阳路。-- 出自《点绛唇·分袂情怀》作者:[宋]陈允平
- 帆影斜阳里。-- 出自《贺新郎·帆影斜阳里》作者:[宋]黎廷瑞
- 芳草斜阳笛。-- 出自《点绛唇·绿染春波》作者:[宋]李莱老
- 斜阳目断。-- 出自《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作者:[元]陆留
- 各自身躯各自性,谁知各自本同然。-- 出自《再用出郊韵似延庆老三首》作者:[宋]吴潜
- 各自衣餐各自寻。-- 出自《十报恩 勉门人》作者:[元]马钰
- 无人不有关心事,各自看山各自愁。-- 出自《蛾眉亭》作者:[宋]周月船
- 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出自《梦秦氏赠言》作者:[清]曹雪芹
- 入门各自媚。-- 出自《饮马长城窟行》作者:[汉]蔡邕
- 各自东归去。-- 出自《菩萨蛮·东风卷尽欺花雨》作者:[宋]侯置
- 一枕浓香。-- 出自《南歌子·榴破猩肌血》作者:[元]刘仲尹
- 一枕轻寒。-- 出自《减字木兰花·梨花院宇》作者:[宋]李祁
- 一枕啼秋雨。-- 出自《点绛唇·明月茫茫》作者:[宋]吴文英
- 莺声一枕横。-- 出自《菩萨蛮·暑庭消尽风鸣树》作者:[宋]程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