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事四首》 既云须变化,何不任死生。

既云须变化,何不任死生。

意思:既然说要变化,为什么不使用生死。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感事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一位道士的悼念和感慨的诗。诗中描述了这位道士辛苦修炼,希望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目标。然而,最终他还是随物化了,离开了这个世界。 首句“空山一道士,辛苦学延龄”,描绘了道士在深山中苦修,学习延龄之术,暗示了他的修炼之苦和决心之大。 “一旦随物化,反言仙已成”,道士最终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原本希望通过修炼达到成仙的目标,但现在却无法实现。这一句表达了道士的失落和无奈。 “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当打开坟墓时,发现道士的棺木是空的,这暗示他已经超越了生死,进入了另一个境界。然而,这一句也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惋惜,因为他的愿望未能实现。 “尸解如蛇蝉,换骨蜕其形”,道士的修炼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他最终的解脱方式像是蛇蝉蜕皮一样,换去了肉体的形态,但并未真正达到成仙的目的。 最后,“既云须变化,何不任死生”,诗人对道士的修炼提出了疑问,既然需要变化,为何不顺其自然地面对生死呢?这一句表达了对道士未能实现愿望的遗憾和不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道士的修炼和最终的解脱过程,表达了对生命和修炼的深刻思考。诗人对道士未能实现愿望感到惋惜,同时也对生死、修炼的本质提出了疑问。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空山一道士,辛苦学延龄。
一旦随物化,反言仙已成。
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
尸解如蛇蝉,换骨蜕其形。
既云须变化,何不任死生。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何不

    读音:hé bù

    繁体字:何不

    英语:why not

    意思:犹言为什么不。表示反问。
      ▶《诗•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孟子•尽心上》:“

  • 变化

    读音:biàn huà

    繁体字:變化

    短语:变故 事变 晴天霹雳 情况 风吹草动

    英语:vary

    意思:(变化,变化)

     1.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

  • 不任

    读音:bù rèn

    繁体字:不任

    意思:
     1.不能忍受;不能胜任。
      ▶《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寿》:“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捨。’”唐·韩愈《复志赋》:“既识

  • 死生

    读音:sǐ shēng

    繁体字:死生

    意思:
     1.死亡和生存。
      ▶《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